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命形态,它由一个核酸长链和蛋白质外壳构成,病毒没有自己的代谢机构,没有酶系统。因此病毒离开了宿主细胞,就成了没有任何生命活动、也不能独立自我繁殖的化学物质。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后,它就可以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以及复制、转录和转译的能力,按照它自己的核酸所包含的遗传信息产生和它一样的新一代病毒。
概念简介
狭义的生物病毒是1种独特的传染因子,它是能够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来自主地复制自身的DNA或RNA、蛋白质等生命组成物质的微小生命体。而广义的病毒复杂得多,包括拟病毒、类病毒和病毒粒子(virion),其中拟病毒和类病毒仅是1条简单的ssRNA链,virion是一种类似酶的蛋白分子。因此生物病毒很难有1个确定的、明确的定义。
生物病毒不管是烈性噬菌体还是温和型噬菌体,都必需在活的宿主细胞中才能得以复制繁殖,利用宿主细胞的核苷酸和氨基酸来自主地合成自身的一些组件,装配下一代个体。并达到他们的目的。
HIV
复制后的生物病毒裂解宿主细胞而被释放出去,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虽然生物病毒会给人类带来一定的益处,例如利用噬菌体可以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利用昆虫病毒可以治疗、预防一些农业病虫害等,但却危害很大,例如HIV、狂犬病毒等,给人类带来生命的危险;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会带来疾病;TMV,马铃薯Y病毒给人带来财产损失.
病毒是一种可以在其它生物体间传播并感染生物体的微小生物(其实因为病毒本身不能进行新陈代谢,所以某种程度上还不能说病毒是生物)。有时使用“病毒”描述那些在真核生物中传播和感染的生物;使用“噬菌体”或“吞噬体”来描述那些在原核生物间传播的生物。病毒的起源不是很清楚。
病毒的基本结构:
病毒[生物学概念]
病毒的蛋白质外壳称为衣壳,遗传物质多为RNA或DNA。衣壳与核酸
分子统称为核衣壳。但以HIV为例,病毒表面还包裹着类似细胞膜的胞膜和刺突结构,与衣壳共同决定病毒的特异性。此外还有一些酶:如逆转录酶。
分类
病毒不仅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和细菌病毒。从结构上还分为:单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单链DNA病毒和双链DNA病毒
病毒的生命过程大致分为:吸附,注入(遗传物质),合成(逆转录/整合入宿主细胞DNA),装配(利用宿主细胞转录RNA,翻译蛋白质再组装),释放五个步骤。
因为病毒会拉近细胞间距离,易使细胞相融形成多核细胞,进而裂解。
病毒的应用
1.灭活病毒做疫苗
2.基因工程中作载体
3.细胞工程中作细胞融合的诱因(灭活病毒)
病毒的潜伏期:病毒基因随着宿主细胞的复制而复制,不进行表达,此时细胞内病毒数量增加不明显。
病毒的概念
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病毒个体极其微小,绝大多数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关键信息
病毒介绍
病毒发现
病毒分级
相关知识
培养分离
参考资料
病原体
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本条目是多义词,共2个义项
病原体(pathogens)指可造成人或动植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真菌)、寄生虫或其他媒介(微生物重组体包括杂交体或突变体)。[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病原体
释义
可造成人或动物感染疾病的微生物
外文名
pathogens
发现时间
1840年
发现者
塞麦尔维斯
种类
微生物或其他媒介
病毒介绍
病原体(pathogen)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微生物占绝大多数,包括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螺旋体和真菌;寄生虫主要有原虫和嚅虫。病原体属于寄生性生物,所寄生的自然宿主为动植物和人。能感染人的微生物超过400种,它们广泛存在于人的口、鼻、咽、消化道、泌尿生殖道以及皮肤中。
每个人一生中可能受到期150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的条件下并不引起疾病,有些甚至对人体有益,如肠道菌群(大肠杆菌等)可以合成多种维生素。这些菌群的存在还可抑制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细菌的繁殖,因而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正常菌群)但当机体免疫力降低,人与微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被破坏时,正常菌群也可引起疾病,故又称它们为条件致病微生物(条件致病病原体)。机体遭病原体侵袭后是否发病,一方面固然与其自身免疫力有关,另一方面也取决于病原体致病性的强弱和侵入数量的多寡。一般地,数量愈大,发病的可能性愈大。尤其是致病性较弱的病原体,需较大的数量才有可能致病。少数微生物致病性相当强,轻量感染即可致病,如鼠疫、天花、狂犬病等。
鹿鼠是几种已知的和新出现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天然宿主,这些病原体包括伯氏疏螺旋体、鹿蜱病毒(DTV)和引起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PS)的新型汉坦病毒(SNV)。
病毒发现
历史上首位确定病原体存在的,是1840年代的匈牙利的产科医生塞麦尔维斯(IgnazSemmelweis)。他发现医院内相对较富有、由医生负责接生的产妇比产科护士负责接生的贫穷产妇的死亡率比高几倍。他从他的观察中认定两者死亡率的差别,与环境的清洁有关连。
病原体
1846年,匈牙利医师塞麦尔维斯,应用系统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维也纳某医院产褥热的流行爆发。当时,他发现在他负责的病区内:由产科医生和医学生接生的产妇因产褥热而死亡的病死率为8.3%;由助产士接生的产妇其病死率仅为2%。经过对感染原因的分析,他认为:医生们用检查过因产褥热而死的尸体的手再去接触别的产妇,就会使别的产妇也受到传染,而助产士不作尸解,她们接生的产妇病死率就较低,因此,他要求所有人接触产妇之前要用漂白粉认真洗手,直到手上无尸体味为止。这一举措使产褥热的死亡率由大约10%降至1.5%。1861年,根据他的临床观察和实践,塞麦尔维斯出版了有关产褥热的著作。但不幸的是,他的观点不被当时的权威人士所接受。塞麦尔维斯的措施未得到很好的采纳。他的同事拒绝承认他们的手是疾病传播的工具,他们否认他的理论。塞麦尔维斯的学术价值降低了,他在医院的特权受到限制。他离开了维也纳,前往布达佩斯,从事同样的观察,但他又一次被解聘。最后,他甚至被送往精神病院……在极端失望中,他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于1865年在给一具死于产褥热的尸体做尸检时,故意切下自己的食指并因此身亡。
病原体
病毒分级
要确定一种病原体属于哪一级生物安全水平以实验操作为基础,对病原体的操作通常与进行鉴定或分型所需的病原体的生长状况,以及病原体的数量和浓度有关。如果操作临床样本比操作培养样本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险性小,就建议确定较低的生物安全水平级别。另一方面,如果实验操作涉及体积较大的样本和(或)浓度较高(“生产数量”)的病原体制备品,或可能产生气溶胶,或操作本身就有危险,则需要额外的预防措施,并提高初级和二级防扩散装置的水平。“生产数量”是指感染性病原体的体积或浓度,大大超过了通常进行鉴定和分型所需要的量。正如在大规模发酵、抗原和疫苗的生产以及各种商业和研究活动中,感染性病原体的增殖和浓缩需要处理大量“生产数量”级的感染性病原体。大量的感染性病原体可能造成危险性增加,所以对于任何指定的病原体,不可能将“生产数量”限定为有限的体积或浓度。因此,实验室主管必须对要进行的实验操作进行评估,选择与危险性适合的操作技术、防扩散仪器和设施,而不需考虑涉及的病原体的体积和浓度。
有时实验室主管选择的生物安全水平应该比建议的级别要高。例如,计划实验的独特性质可能需要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如吸入研究,就需要对实验产生的气溶胶进行特殊的防扩散限制);或者实验室接近需要特殊考虑的区域,也要求较高的生物安全水平(如位于患者护理区附近的诊断实验室)。同样,可以采用推荐的生物安全水平来补偿由于缺乏某些推荐的保护措施而引起的不足。例如,对于建议采取"级水平的微生物,在设施特征满足"级水平的实验室中进行常规或重复性操作(如为了鉴定、分型及敏感性检测而进行一种病原体增殖的诊断程序)时,只要严格按照建议的标准微生物学操作规程,适合"级水平的特殊操作规程和安全设备进行,也可达到可以接受的安全水平。
在"级水平下,使用"级水平操作技术和规程就能够安全地对临床样本进行常规的诊断工作。在"级设施中,使用"级操作技术和规程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包括共培养、病毒复制研究或涉及浓缩病毒的操作)。
相关知识
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中,有些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有些则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艾滋病的病原体、手足口病的病原体、脊髓灰质炎的病原体就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而肺结核的病原体就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病原体[汉语词语]
病原体[汉语词语]
对于操作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者为动物研究选择一个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重要的是:病原体或毒素的毒力、致病性、生物稳定性、传播途径,病原体的传染性,实验室的性质或职能,涉及病原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病原体的地方流行性,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可用性。选择恰当的生物安全水平提供指导。其中包括有关实验室危害的特殊信息,以及推荐采取的实际操作的保护措施,它们能够明显降低实验室相关性疾病感染的危险性。包括符合下列一条或多条标准的病原体:已被证实对操作感染性物质的实验室人员具有危害(如乙肝病毒、结核杆菌);引起实验室相关性感染的可能性较高,包括没有文献证明的实验室相关性感染(如外来的虫媒病毒);或者感染的后果严重。
培养分离
虽较直接检查法为慢,且较为复杂,但更准确,应用范围也更广,几乎可用于所有的病原体。一般除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外,都可用无生命的培养基培养和分离。培养基的种类很多,可根据不同的病原体加以选用。培养分离病原体后,还可进行各种试验,如发酵试验、毒力试验等,这对病原体的进一步鉴定非常重要。病毒、衣原体和立克次氏体缺乏维持生命所必须的各种酶,不能像细菌那样从培养基中摄取营养物质,利用自己的酶来合成自己所需的各种成分,不能用无生命的培养基培养,而必须接种到有生命的机体内,利用机体的酶来合成它们所需的各种成分。这种方法称“病毒分离”、“衣原体分离”或“立克次氏体分离”。
分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①组织培养。最简单常用;
②动物胚胎(如鸡胚、鸭胚)接种;
③动物接种,如接种小白鼠、豚鼠等。不同的病毒、衣原体或立克次氏体常需要不同的分离方法,分离阳性后也常需进行各种试验(如血清学试验等)才能最后判定其种类。病原体的直接检查常与病原体的培养分离同时进行。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检查方法。例如对怀疑为的人或动物可取其脑组织检查特异性包涵体(内格里氏小体)确诊;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可用反向被动血凝法(RPH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放射免疫试验(RIA)等方法;检查粪便中的甲型肝炎病毒可用免疫电镜等。还可应用分子杂交或核酸分析的方法来检验病人血液、组织或排泄物中的病原体核酸以协助诊断,如血液中及肝组织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就可用分子杂交的方法检测;粪便中的轮状病毒可用核酸分析的方法来检测等。由于病原体的各种抗原和病原体的核酸都是病原体的特异性成分,因此如果它们出现阳性也就表示病原体阳性,故这些方法也具有很大的确定诊断的全球百科
全球百科
请输入关键词
非细胞生物
本词条由“匿名用户”建档。
非细胞生物
非细胞生物,或无细胞生命是在其生命周期的至少一部分中没有细胞结构存在的生命。从历史上看,大多数(描述性的)生命定义都假设一个有机体必须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但这不再被认为是必要的,现代标准允许基于其他结构安排的生命形式。
非细胞生命的主要候选者是病毒。一些生物学家认为病毒是有机体,但其他人则不这样认为。他们的主要反对意见是没有已知的病毒能够自主繁殖:它们必须依靠细胞来复制它们。
工程师有时使用人工生命一词来指代受生物过程启发的软件和机器人,但这些并不满足生命的任何生物学定义。
病毒作为非细胞生命
(百万年前)*冰河时代
在作为病原体被发现后的许多年里,病毒的性质一直不清楚。它们最初被描述为毒药或毒素,然后被描述为感染性蛋白质,但随着微生物学的进步,人们清楚地知道它们还拥有遗传物质、确定的结构以及从其组成部分自发组装的能力。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论,即它们是否应该被视为根本上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作为非常小的生物有机体还是非常大的生化分子——自1950年代以来,许多科学家认为病毒存在于化学和生命的边界;生物和非生物之间的灰色地带。
病毒复制和自组装对生命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它进一步证实了生命可能始于自组装有机分子的假设。
类病毒
类病毒是生物学家已知的最小的传染性病原体,仅由短链环状单链RNA组成,没有蛋白质外壳。它们主要是植物病原体,一些是动物病原体,其中一些具有商业重要性。类病毒基因组的大小非常小,范围从246到467个核碱基。相比之下,能够自行引起感染的已知最小病毒的基因组大小约为2,000个核碱基。类病毒是亚病毒病原体新生物领域的第一个已知代表。
类病毒RNA不编码任何蛋白质。它的复制机制劫持了RNA聚合酶II,这是一种通常与从DNA合成信使RNA相关的宿主细胞酶,它以类病毒的RNA作为模板,催化新RNA的滚环合成。一些类病毒是核酶,具有催化特性,允许从较大的复制中间体自我切割和连接单位大小的基因组。
类病毒具有超越植物病毒学的意义,因为对其起源的一种可能解释是,它们代表了DNA或蛋白质进化之前假设的、古老的、非细胞RNA世界的活遗迹。www.ýáńbkj.ćőm
非细胞生物
这一观点于80年代首次提出,并在2010年代重新流行起来,以解释生命从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进化过程中的关键中间步骤。
分类学
在讨论生命的分类领域时,术语Acytota和Aphanobionta偶尔被用作病毒王国、领域或帝国的名称。相应的细胞生命名称将是Cytota。非细胞生物和细胞生命将是生命的两个顶级细分,生命作为一个整体将被称为有机体、Naturae、Biotae或Vitae。分类单元Cytota将包括其自身的三个顶级细分,即细菌域、古细菌域和真核生物域。
内容由匿名用户提供,本内容不代表vibaike.com立场,内容投诉举报请联系vibaike.com客服。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vibaike.com/228437/
保护生物学
保护生物学保护生物学是对自然和地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旨在保护物种、它们的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免受过度灭绝和生物相互作用的侵蚀。它是一门融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以及自然资源管理实践的跨学科学科。保护伦理是基于保护生物学的发现。起源保护生物学一词及其作为一个新领域的概念起源于1978年在加利...
生物启发的认知架构
生物启发的认知架构生物启发的认知架构(BICA)是一个由信息处理技术办公室(IPTO)管理的DARPA项目。BICA开始于2005年,旨在创建人类人工智能的下一代认知架构模型。它的第一阶段(设计)从2005年9月到2006年10月左右,目的是为生物架构产生新的想法,可以用来创建人类智能的体现性计算...
生物信息学中的机器学习
生物信息学中的机器学习生物信息学中的机器学习是将机器学习算法应用于生物信息学,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微阵列、系统生物学、进化和文本挖掘。在机器学习出现之前,生物信息学算法必须通过手工编程;对于蛋白质结构预测等问题,这被证明是困难的。机器学习技术,如深度学习可以学习数据集的特征,而不是要求程序员...
异源生物学
异源生物学异源生物学(XB)是合成生物学的一个子领域,是对合成和操纵生物设备和系统的研究。异源生物学的名称源自希腊语xenos,意思是陌生人、外星人。异源生物学是一种不为科学所熟悉的、在自然界中找不到的生物学形式。在实践中,它描述了不同于经典的DNA-RNA-20个氨基酸系统的新型生物系统和生物化.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周浩王成龙更新,第616章 病毒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