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穿越小说>陈琦杨琮>第4章 陈琦海战、杨琮献策
  海船在长江行驶,方向是东海。只有到了东海,然后一路向北,就可以轻松回到乌桓了。

  东海是长江的入海口,所以,陈琦这一支船队也是在长江顺流而下。既然是顺流而下,速度自然是极快的,等到孙权想明白,派了甘宁来找陈琦,陈琦的海船早已远去,追之不及了。

  东海是近海,从高山国到青州的勃海国,周边还有一个扶桑国,国家不多,但是扶桑人的狗特性,白眼狼属性。

  反正这时候的扶桑国应该还是茹毛饮血的时候,如果自己把他们都杀光了,今后是不是就没有了八年血战了?也就没有戚继光抗击倭寇了?那我不是就可以挖空石见银山……口水瞬间流了下来。

  石见银山,哈哈,那是我的了!扶桑矮子,统统死啦死啦的滴!嘿嘿,扶桑女人可以作为奖励,给我乌桓的战士做婆姨,美得很呢。至于我呢,有现在的这几个就不错了,还是不要了罢,女人太多也不是好事,毕竟只有用坏的犁,没有耕坏的地呐。

  海风不知何时刮了起来,远处隐隐绰绰地,似有竹筏木船,在向着自己的海船靠近。陈琦心中大怒,立即升到瞭望台,挥动红旗,所有的海师大军立即行动起来,各个占据战斗位置,侧舷的炮口仓打开,一尊尊伯克虏火炮被推了出来。

  火炮,这种超越时代的产物,再一次被陈琦拿到了战争中。这完全是一边倒的战争,是一场不对称的战争,火炮的轰鸣让大乔姐妹躲在船舱里瑟瑟发抖,反而是已经有了身孕的慕容兰眼中冒出了渴望战斗的精芒。

  数十艘庞大的海船,在海风的推动下,向着东洋大海偏离而去。经过半个时辰的战斗,通过被勾连枪搭上船的俘虏,陈琦已经知道,这些乘着竹筏木船的,都是让后世大夏人痛恨不已的扶桑国人。

  不过,陈琦觉得,既来之,则安之,如今风把自己送到了矮子国的地界,那么,自己可不会给这些狗东西好脸子,正如成吉思汗当年说的那样,凡是我双眼可见的,那都是我的,人口可以不要,但粮食、银子,统统的都是我的。“

  火枪,而且是后膛枪,这就已经不是跨越一个时代了,这简直就是屠杀利器,哪怕只是三八大盖这样的烧火棍,对于衣不蔽体的矮子,这也是致命的杀器。矮子入侵大夏的时候的那一种政策,培养矮子奸,这是可以用一用的,至于茹毛饮血的矮子们,反正都没有进化完全,那就没有住房子的必要了,继续到森林里的树上去过日子吧。

  反抗到底的,杀无赦,不反抗的,既然没有血性,留着也是浪费粮食,那就不配活着,死了就死了吧。至于他们的房子,都要回到树上去当猴子了,那就没有留着的必要了,那就烧了吧。

  从燃烧的篝火里取出燃烧了一半的圆木充当火把,那些木制的房子哪里经得住烈焰的炙烤,不一会便烧成了灰烬。而且,矮子的草房密密匝匝,鳞次栉比,比肩比邻,相互间挨得极近,火舌灵活地扑向附近的房子,一间间的草房,飞快地在眼中化为灰烬。

  对于矮子,他们的死亡,陈琦可不会有半点的愧疚,现在,他所做的,正是后来矮子们在大夏国日后所做的。正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陈琦的这个海船上,拥有可以登陆作战的军人其实并不是很多,大约只有区区三百余人,至于其余五百人,那可是要留着看守战船和保卫夫人们的。

  从黄昏杀到次日黎明,太阳从山的那一头缓缓升起。看着那座梯形的山脉,陈琦自然知道那座山的名字,此刻的这个矮子部落,再也没有昔日的繁华,现在只剩下满目疮痍,温暖的房屋只剩下了焦黑的灰烬,妇孺的脸上写满了不甘和惊恐,很多身首异处的矮子,哪怕头颅滚了很远,依旧是睁着眼睛,眼中只有仇恨和更多的仇恨。

  陈琦不在乎矮子们的仇恨,不在乎矮子们死多少人,他在乎的是这一次她所得到的财富,顶不顶得住这一次的积分消耗。

  很快,陈琦就见到了那座传说中的石见银山。石见银山是位于日本国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一座银矿山,2007年“石见银山遗址及其文化景观”成为日本第14处世界遗产,是亚洲首处登录世界遗产的矿山遗址。矿脉位于石见国东部,相当于今日岛根县大田市大森地区的中央位置,故又称大森银山。早期开采区为以仙山山顶周遭的银矿石,在开发间陆续发现黄铜矿、黄铁矿、方铅矿等矿脉。

  陈琦是精通扶桑语的,毕竟,在后世的时候,学校组织了一批学生到扶桑国去精修导演专业知识,陈琦便是其中之一。在那里生活了四年的时间,扶桑的风土人情,陈琦是门清。

  押着大批抓到的扶桑女人进入海船的底部,所有人都被洗剥干净,一个个倒吊着,陈琦对着乌桓士兵道:”我们从海上到达乌桓还要很久,这些猪人今后都是我们的口粮,我们的船下是一片汪洋大海,我们可以用这些海水熬制海盐,到时候,把这些猪人剁去了脑袋,摘除了内脏,用海盐腌制了,那就是我们的食物。可不能让她们感染了瘟疫之类,不然,我们这些所有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你们都是乌桓的精英,帝国的栋梁,可不能因为这些腌臜的泼皮,坏了性命。虽说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即便是死,也不能死得那般窝囊。“

  士兵们都笑了,笑得很纯粹,也很干净。

  在建业,杨琮得到了孙权的任用,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孙权问杨琮道:“朕曾听陈元甫说过,玄机与元甫是同门,果然如此么?”

  杨琮立即道:”是的,我们都是那几个老师教出来的。“

  孙权闻听,大感兴趣,问道:”不知这些老师在于何处,姓甚名谁,可能请到朕的太初宫来?“

  杨琮道:”不过是苍老师、立花老师以及波多老师,不过她们久居仙山蓬莱,教育学生也只是使用神念而已,臣才疏学浅,达不到如此高深的境界,所以只能让陛下抱憾了。“

  孙权道:”如此倒是可惜了。“

  孙权想了想,又道:”玄机,如今东吴人才凋零,国家不知为继,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这个国家延续下去么?“

  杨琮道:”陛下,办法有很多,但是这恐怕会触动高门豪第的利益,当这件事成功的时候,只怕也是微臣人头落地的时候。“

  孙权心中暗道,看来这件事果然可以让朕的吴国成为天下第一的大国吧。既然他杨琮不肯说,那朕就想办法让他说出来。

  杨琮道:“陛下,国家在发展,而旧的制度往往更会拖累国家的进步,要想让国家得到,就一定要建立一个基本制度,然后在这个制度上进行不断的修改和增加。就比如汉朝时,秦律不适用于大汉国朝,如今,曹魏代汉,我东吴代汉,甚至于刘蜀代汉,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特有的律法。就像西蜀的律法不适用在东吴一样,东吴的律法一样不适用在曹魏。魏、吴、蜀三国的律法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自己的。”

  孙权点点头,虽然没有说话,却是表示赞同杨琮的意见。

  看见杨琮停了下来,孙权道:“如何不说了?继续说下去,你来说,朕来听。”

  杨琮道:“陛下,如今一国的书籍都在世家豪族的把控中,很多人之所以不肯为官,那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学识得不到认可。公元二世纪什么最贵?是人才。

  人才要怎样才可以得到?很简单,那就是开科取士。”

  “开科取士?”孙权听了杨琮的话,眼睛一亮,问道:“当开何科,又如何取士呢?”

  杨琮道:“陛下,国家开科举不是小事,臣一人不敢擅专,不如找几个有名望的老臣,听听他们的意见,如何?”

  次日早朝,孙权把杨琮的话在朝堂上一说,立即得到多数文臣的赞许,张昭却道:“只是杨大人,你觉得开科取士,当以何取士呢?”

  杨琮道:“老大人在官场时间也不短了,其实应该明白官员需要什么,不需什么。所以,杨某觉得,就从实战出发,吴律,汉律,都必须要熟知,而不是吟诗颂赋,风花雪月。毕竟风花雪月是左道旁门,平时狎玩可以,但对于治国,并没有半点帮助。”

  张昭点点头,没有说话,但脸上的赞许之色却是掩藏不住的。

  “其次,治民。治民之道,在于亲民。民者,水也,君者,舟楫也,水可载舟前行,亦可覆舟而止行,所以,第二个要考的便是官员对民的管理和控制能力。一个好的官员,能亲民,能听从民声,所以,这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是明理。一个明白道理的人,他的人品一定是优秀的,所以,这个对于儒家道理的理解,也是他们想成为官员的人必须知道的,虽然有时候,一个好官不见得明理,但不明理的一定做不成好官。

  其次,法制,对于律法的制定,有没有自己的观点。一个律法制定出来,在运行中肯定会有漏洞的,也一定会有人会抓住这些漏洞。品德高尚的人会把这些漏洞找出来,编辑成册,在修改吴典的时候,向当地的官员提出意见,这种人不多,但肯定会有,这样的人就应该授予高官高职,这些人是对国家有帮助的人才,而有一些人,也很善于抓住典籍中的漏洞,但他们却是利用这些漏洞来谋取私利,我们可以通过他们字里行间的原意,知晓一个人的品行。

  其次,糊名,把名字糊住,可以防止某些带有私心的考官,用他人的试卷给自己的学生舞弊。

  当然,官场也好,职场也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查而无朋。陛下,臣愿做那个无朋而至查的良臣,也不做那高朋满座的庸官。“

  张昭一听,立即道:”陛下,此事乃是善举啊,只消如此,天下饱学之士必然云集东吴,那时,天下士子还不是任由陛下驱策?陛下,杨琮大人的这个谏议,臣附议。“

  程秉亦道:”陛下,此举大善,臣附议。“

  全琮道:”陛下,此事确实是大善之举,臣附议。只是,若在科举中加入武试,那就完美了。“

  孙权看向全琮,问道:”文举可以设立治国之道、治民之道、治学之道、识人之道、莫非武举也可以么?“

  全琮道:”陛下,武举虽不能识人,但却可以知道一个武将到底有没有真的本事。现在的所谓武将,其实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不在少数。臣当年曾听陈元甫说过,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输送,现在,很多武将都是家传的本事,而且父传子的时候,也会留一个后手,这是对武学的亵渎。

  武学本没有错,用的人是君子,这武学就是好武学,用的人是小人,下九流,这就成了坏武学。所以,当初陈元甫提出,武科举试,首先要写论,比如:刀论,论一把刀的品德,用刀人的品德。而后才是武艺的比拼。相对于武艺,对自己武器的论,这些才是重中之重。武艺比拼,小道耳。“

  孙权道:”陈元甫不愧是周瑜之后,最优秀的大都督,可惜,他的离开,朕痛失肱骨之臣也。可惜,可惜啊。朕自从即位以来,已经失去了太多的大都督,从周公瑾到鲁子敬,又从鲁子敬到吕子明,又从吕子明到陆伯言,到现在离去的陈元甫。这些人,都是朕最喜爱的英杰豪侠,可惜,可惜啊。“

  杨琮道:”陛下对臣子的好,世人皆知,不然,臣又岂会从陈元甫举荐,为陛下效力呢?在臣看来,纵观历史,能与陛下其名的寥寥凡几,不过是商汤、周文、秦皇、汉祖而已。“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陈琦杨琮更新,第4章 陈琦海战、杨琮献策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