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望百姓肩扛、篓背从地下上百米的位置把盐一筐一筐的送出来,这个效率恐怕无论如何都高不起来。
可即便如此,中原还是宁肯选择矿盐也不选择煮海为盐,就可想而知煮海为盐究竟有多难。
也就是一些亡命之徒,愿意在东南私制,家家户户设灶营私,每岁秋冬,田事既毕,私煎私卖。尤其贫穷的老少男妇皆背负筐提之盐,接踵连肩,私为售卖。
这倒是充分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哪怕最初级的手工业,也是暴利,财富远胜农田产出。
但孙策想要的不是这种家庭手工生产,一户人家在家里设灶制盐的土办法。
就这种模式,空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却根本无法给中原提供多少财富。更不用说多余的盐拿去腌制食物了。
但东南盐利却又的的确确是在后世可以使国用富饶。
后世有句名言:“自古煮盐之利,重于东南,而两淮为最。天下之赋,盐利居半。”
也就是江淮一带的海盐还是成为了盐业的主要来源。
仅绍兴三十年,淮浙诸盐场积盐不售者至五百万石有奇。
宋石在历朝历代中都算是最大的,宋制五百万石,大概相当于汉制两千万石左右。
仅他积存未售的盐就有两千万汉石,孙策要是有这么多盐,他明天就敢对吴郡百姓宣布永不加赋,去除农税。
后天就发布讨汉檄文:“臣何错之有,竟不能继乌程侯位?孤越想越气,朕不服!!!”
至于袁术?还是滚一边玩泥巴去吧。
而之所以海盐能有这么高的地位,当然还是因为宋代有了可以规模化制盐的方法,即“天日制盐法”,通俗讲就是涂滩晒盐。
没错,宋朝,又是宋朝!
他经济的腾飞富庶实在是不争的事实,而且理论上是经济基础是跟东汉最像的王朝。算是在五胡乱华之后,把经济正轨从均田生产重新纠正回了诸夏模式。
所以孙策在东汉要发展经济,不可避免的就要剔除北魏均田制那一段历史脉络,把东汉和宋朝之间接上。
孙策但凡能把经济发展到宋朝那般富裕的水平,这现代化的资本萌芽的出现,就是走了一条能省上千年时间的捷径。
当然能有十分之一也行……孙策觉得自己总是这般知足常乐。
说制度改革,要不要用宋朝的方法,孙策还要顾虑一下。
但技术改革,尤其是制盐这种民生方面的技术改革,孙策几乎是毫无负担的就开始照搬宋室。
所以跟周澄谈论了一下制盐设想后,他就趁着梅雨季在吴县、海盐一带汇聚了几名制盐的豪强之家,打算一起探索一下晒盐之法。
江东之地,地险山僻,豪强招徕亡命,以私盐为业者,常聚众以千百为群。
甚至孙策军中的校尉袁雄,此前也是一名私盐贩子,不少工匠还是盐户。
整个梅雨季,孙策顺利通过郡县查到在吴县、海盐两地制盐的豪强四十多户,这个四十多户,指的是聚众最少百人的豪强。
海盐县内,民以私贩为业者,不可计数,于家中设灶,煮海为盐的百姓大概要有数千户!百姓十率五六都曾制盐贩盐。
等六月梅雨季结束,孙策就令袁雄负责召集这数十户豪强前往海盐,并在沿海一带招募制盐方面的能工巧匠,研究涂滩晒盐法。
他更是亲自带着夫人周澄、长史张昭、谋主秦松、以及学者吴范等一系列江东顶级人才抵达海盐县的海岸。
济济一堂的人才汇聚在海岸边上,吹着夏日海风,所有人都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周围原野数里都有铁甲环绕,一面面旌旗迎风飘扬,将这里戍卫的森严齐整。
在场地中间的豪强、盐户和工匠们都好奇的打量着被大量文武拥簇的孙策。
他们来之前就已经听说了此行的目的,毕竟孙郎打算推行一個“天日制盐法”的事情,已经可以说是众所周知了。这件事在吴县已经沸沸扬扬的传了有一个多月。
而孙郎来之前,袁雄校尉更是曾经一连数日都将他们召集起来讨论这方面的技术。
按说这事众人本来不陌生,汉室向来有这个传统,如果有重大工程就派一位能臣贤吏去征调能工巧匠,然后咨询有多年经验的老者,再实地考察,然后最终由这位能臣推动整个项目取得重要成果。
王景治黄河,马援开水田,无不是按照这个流程推进下来的。
可众人还是忍不住窃窃私语。
“这都叫什么事啊?天日制盐?我从未听说过卤不煮,而能成盐者。”
“就是。孙郎一位将军懂什么制盐?竟然说要开盐田晒盐,盐还能在田里长出来?”
“简直荒唐!马上就要到早稻收获之时了,不在稻田里收稻,却在这里研究什么稻田,岂不是舍本逐末?”
“倒也未必不行。我看过古籍,早在先王之时,就有先民在蒸田为盐。”
“那是因为田下面有卤水,水干之后盐留在了田中。但你见过海水干涸还能留下盐的?”
“依我所见,此事就不应由孙郎主持。他一名将军,如何懂制盐之法?应该交由一名贤臣,考物理风俗,再下论断。”
卤即盐汁的意思。《史记》: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卤。
作为煮盐的豪强、工匠,盐卤这东西,他们都是认识的。
把海水变成盐卤,他们都能理解,他们煮海水为盐也需要先制成盐卤,然后再去煮盐卤,而非是把海水直接灌进釜里煮。
但只靠日晒就能治成盐卤,然后再把盐卤变成盐,这就超过他们的想象了。
看着窃窃私语的众人,孙策也可以确定,这要是指派一名贤臣过来推动盐田晒盐之法,让他带着工匠从头摸索,怕是要事倍功半。要把盐田建起来,完善晒盐之法,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所以他才直接亲自上阵,主持此事。
他倒是没有那些君臣各守其份的情节,没有拘泥于一定要贤臣推动,才能完善一项技艺。
既然臣子能推动一项工程,那他这位主君也同样可以。
作为后世高考大省的学子,他当然是一名沿海人。三个高考大省,里面两个都是沿海省份,有制盐之地。
孙策其实见过波光粼粼盐田。
盐田是建在盐场建在沿海的滩涂地带,一望无垠,水渠纵横。
铺着浅水的格状盐田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银光闪闪。
一处普通的盐场也有九万多亩。
“盐田蓄海水,赤日凝晴沙”的风光也很壮丽。
其实盐田和水田很相似,甚至原理都完全相同。都是筑坝成田,然后设渠取水。
而所谓盐田就是在海边滩涂地上筑坝开辟成一块一块的田亩,然后设置引流坝,需要引入海水的时候,在涨潮时打开石头,将海水引入盐田。不需要的时候再将石头放下,挡住海水浇灌。然后借助日晒蒸发,使盐田里的水份蒸发,成为盐卤,再经过、浓缩、结晶从而生成海盐。
而建盐田正是滩涂制盐法的关键,这使得海盐可以大范围修建几万亩的盐田,产量终于可以不再局限在那一个个小灶、小釜当中。
这已经是天朝建国之后人力手工能建设出来的最先进晒盐法了,没有用到任何器械,却领先于当代两千多年。
所以盐是真的可以从田里种出来的!诸夏民族的种田天赋已经点满了。
孙策于是站在众人之前,一抬手,令所有人都安静下来,看向这里。他高声说道:“今日携诸君到此,就是与诸位看一看这片滩涂地。海盐县的诸位父老应该见过,潮汐退去之后,日照之处的岩石缝隙里常会形成盐晶。可有人收集过这种盐晶?”
一名豪强点头,说道:“的确,我宾客、部曲中奸猾者不安心煎煮,便会搜集此种盐粒,甚至贩卖直益。”
孙策为之侧目,所以私盐贩子这些人都卖了些什么盐啊?这不过滤一下能吃吗?
人群中的窃窃私语很快就打断了孙策对这方面的思索。
有人立即问道:“可海水本就能制盐,就算留在岩石缝隙之间,又与盐田何干?”
孙策斩钉截铁的说道:“既然盐能沉淀在岩石缝隙当中,就能沉淀在盐田之内!我已经让部下在潮起潮落之间的滩涂地上建了二百亩盐田。在潮起时蓄了一尺海水,诸君可以去看看,经过几日照晒,每亩盐田里还有多少盐卤。”
一群人闻言皆涌到了海边的盐田附近,有人惊叹道:“还真有卤水模样!”
“这一亩盐田的海水得有几千石?完全靠釜、灶煎煮,需要多久?”
“这一亩所出,能抵几百名盐户日夜以灶煮海得产出!哪怕还未尽善,仅这制卤之法,也能省力其百啊!”
“怪哉?这盐怎留在了田中,没有随水渗入地下?”
“哈哈。这位一看便是江东大人。这滩涂地是淤泥,自然是会使卤水极少下陷。若是将来,还可以继续修缮完善一下。”
孙策亦开口,对着一名名围在盐田旁边,弯腰惊奇的豪强、工匠们说道:“没错,此法细节上并不完善。此亦是我征召诸位到此之所求,凡是能物尽其力,使此滩涂晒盐之法,能够完善者,我不吝表其为监盐都尉,并赏千金。并日后所有盐场晒盐所得,皆分其一成!”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深吸了一口气。这是什么规模的财富!
只要能将滩涂晒盐法完善出来,孙郎治下,所有盐场产出的海盐,都强制分一成给他。
众人心里顿时热切的如火。富可敌国,就在眼前!
无数人不需要再争论,立即认可了天日制盐法,就是绝对可行的真谛!
甚至豪强们都与工匠一心,站在了同一阵营。迫切的希望任何一个人能够将这个晒盐法完善出来。
毕竟就算要分给他一成晒盐所得,剩下的九成也是如今煮盐收益的百倍、千倍。
孙策对着所有豪强、工匠再次强调道:“废釜灶,建盐田,乃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计。我今日指东海而誓,只要诸君能完善出滩涂晒盐之法,我便永除盐铁专营,允诸位与我一并享山海之利!”
这一句指东海而誓,无论相不相信晒盐法的豪强都彻底心动,要不惜一切代价把这个滩涂晒盐法给完善起来。
当然了盐铁不再专营,并不是放弃管控盐场,而是允许百姓在商铺里面卖盐,不再只是官府专利。这对降低盐价毋庸置疑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孙策一向的主张都是,通过提升生产改善民生。盐的产量不足,再怎么专营,价格高到天上去,总量也庞大不起来。
看着一众围在盐田旁热切讨论的豪强和工匠,周澄凝眉问道:“孙郎,这晒盐之法,就算完善恐怕也施行不易吧?一场大雨,就容易导致百姓三四天的辛勤劳作,付之东流。”m.ýáńbkj.ćőm
孙策点头,晒盐法的确是容易受到天气影响。
所以他看向江东名士吴范。
吴范以治历数、知风气而闻名于会稽郡。此前曾被推举而准备到洛阳,因为天下大乱而不能成行,所以被刘繇所留。
从曲阿投降之后,他就一直在孙策手下效命,给事吴郡幕府。
孙策说道:“吴从事,我打算任命你为海盐县长,为晒盐百姓指导天文历法,气候节令。助盐场规避风雨,择日晒盐。你意下如何?”
吴范属于是典型的狂士,为人心高气傲,闻言骄矜的仰起头,说道:“区区小事,何足道哉?只需我须臾一算,就能知天气阴阳。如今梅雨刚过,接下来一连多日都是炎炎烈日之天,完全无需多算。”
而天气也的确如吴范所言,从六月末到七月初,一连十余日都烈日灼热。
而海盐县的第一批盐田,也终于收获结果。
虽然只是豪强、工匠们的第一次尝试之作,但收获之规模还是让所有人皆震惊的不敢置信。
仅陆续开辟的首批四百亩盐田,产出海盐一千四百石!
每亩产盐的数量甚至比北方一亩产粮的数量还高。但要知道这还是并不完善的盐田初次产盐规模。
在这个结果面前,整个海盐县的豪强彻底为之疯狂!他们夙兴夜寐,不惜一切代价也要让部曲、宾客立即熟悉晒盐之法,然后将其改进!
而孙策也是信心大增,这个程度虽然只有后世亩产粮的几百分之一,但已经足够!
这可是盐田,上半年、下半年都有两个产盐丰收季。这个丰收季可不是农田里面的丰收季。
盐田再怎么不济,那也占了个工业生产的属性。而且是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每四五天就能产出一批海盐。如果风调雨顺,一个丰收季能产盐十几甚至二十几次盐。
五百万石海盐的规模,已经指日可期!
有了这个财富,他立即将精力从内政生产方面投入到了军事征服!海盐所得,已经足以为他接下来的军事征战提供充足的后勤支撑。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孙策陈武更新,第一百章创滩涂晒盐法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