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修真小说>将门天骄:带着逗比老祖宗们重生>第422章 再不下雨,庄稼可都要遭殃了。
  凤甲从蜀地派人送回来一份书信和图纸。

  凤甲信中说,她到了蜀地才发现,这里的筒车,已经不依靠人力,而是借助水力驱动。

  缺陷是送水的高度有限制,只能将水送到与筒车等高的地方。

  楚清言看了信后感叹:“民间百姓的智慧,不容小觑。没想到过了几十年,他们已经想出了借助水力运转的筒车了。”

  凤甲又说,筒车体积庞大,要运一架实物回甘州,颇有困难。

  她正在说服两名会制造筒车的工匠,举家搬迁到甘州,稍后便会回甘州。

  楚天骄拿到了筒车的图纸,如获至宝。

  她立即召集了甘州的工匠来一起参阅。

  在内行人的眼里,有了图纸,就基本有了轮廓。

  要复制出来,虽然有难度,但不至于毫无头绪。

  楚天骄让其中一位老工匠将图纸讲解给她听。

  听完后,她皱眉道:“筒车安装在河边,直接取水上岸,灌溉农田,这对低洼地区太有用了!

  蜀地中央是平原,如此一来,岷江水可以灌溉万顷良田。

  但这不适合我们甘州。

  甘州的农田,一半在山地和丘陵,不可能造那么高的筒车运水。

  大家一起集思广益,好好的想一想,可不可以改进一下,如何将水从山底运送到山上?”

  木匠们面面相觑,他们觉得州牧大人这是在给大家出难题。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法则。

  蜀人能借助筒车的高度,从河里取水上岸,浇灌农田,已经是壮举了。

  州牧大人还想让这水上山,这不是异想天开吗?

  楚天骄从东夷回来后,政务再繁忙,也会抽空学习玄清道长给她留的功课。

  自从李匡提到云中观有一本启蒙书籍《云氏杂学》后,楚天骄就派人去了黟山,给玄清道长送信,问玄清道长她可不可以学《云氏杂学》。

  结果玄清道长不仅让人带回来了《云氏杂学》,还带回来了一本叫《天工开物》的书。

  玄清道长说这本书是祖师爷默写的,据说是一位奇人著作,里面有大量的手工艺和农学技艺,可能对楚天骄有用。

  楚天骄空闲时都会翻阅这两本书,她知道了一种叫做“势”的力量,在她的理解中,山势也是一种势。

  这种势是可以借的,也许这个“势”,可以让水违反只往低处流的规律。

  楚天骄将自己的想法跟工匠们说了。

  并且让人拿来了个带壶嘴的茶壶,灌满水后让工匠们看。

  “大家看,我是在壶里注的水,为何壶嘴的水会和壶里的水等高?这一点是否可以利用在运水上?

  大家再看,如果我用一块东西,堵住壶的这边施压,壶这边的水下去了,壶嘴这边的水却上升,这一点是不是可以用在运水上?

  咱们可以用大毛竹做水管,设计一个像壶和壶嘴一样的结构。

  靠近河水的地方依靠水力施压,是不是就能将水管里的水,送往高处了?”

  楚天骄的话,让工匠们茅塞顿开。

  她用水壶举的这个例子,通俗易懂,像这样的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不过大家都没想到,将这运用到水利灌溉上而已。

  提供了想法后,楚天骄就将这事交给了工匠们去钻研。

  过了几日,凤甲将蜀地的工匠也带了回来。

  蜀地的工匠一听楚天骄的想法,兴奋道:“如此一来,筒车的作用就大大提升,筒车使用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

  在工匠们热火朝天的研究水力运送问题的时候,甘州逐渐开始热了起来。

  自从上一次下雨后,又有大半个月没有下雨了。

  水车和水渠正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低洼地区的水渠,逐渐开始贯通。

  大河和渭河边,多了不少的筒车,百姓们对这样的庞然大物,充满了好奇。

  “那是什么?”

  “那是州牧大人让人造的筒车。据说是从河里取水用的。”

  “布雨降水这都是龙王爷管的事情,州牧大人将手伸进了河里,不会惹怒龙王爷吧?”

  “胡说,州牧大人就是怕干旱,才造的这筒车。”

  “万一惹怒了龙王爷,不给下雨,真发生干旱,这筒车运的那点水,能起什么作用?”

  “我都听人说了,人家蜀地早就用这筒车了,也没见龙王爷发怒。”

  “要我说,甭管什么龙王爷,这天该下雨就下雨,该旱依然旱。咱往年大旱时,可没惹怒龙王爷。”

  “……”

  百姓们议论纷纷,他们都没见过筒车这种东西,说什么的都有。

  又过了大半个月,依然没下雨。

  这时,甘州的官吏和百姓都感觉到了不对劲了。

  百姓们开始焦虑起来,田间地头里,总能看见老农蹲在田坎上,望着因为缺水,没精打采的庄稼长吁短叹。

  “再不下雨,庄稼可都要遭殃了。”

  “之前也有近一个月没下雨,后来不是也下雨了吗?”

  “哪能一样,眼看这天开始热了,就算咱担水浇地,两三天地就干了,再不下雨,庄稼真要干死了。”

  “不会真被州牧大人说对了,会发生旱情吧?”

  几个县的县令开始心里直打鼓。

  天水县令吴拾遗却完全的不将这事放在心上。

  “天水有渭河,怕什么?就算真干旱了,楚天骄挖的那些水渠,只能灌溉低处,能起多大作用?

  种田就是看天吃饭,老天爷不给饭吃,贱民们饿肚子关我什么事?”

  大河和渭河边的水车已经建了好几座。

  楚天骄下令开始汲水,水车源源不断的将水送入了修建好的水渠中。

  低洼地区的百姓们感受到了便利,对旱情的恐惧感,得以缓解。

  这些百姓们成群的聚集在水渠边,看着潺潺的渠水,经过自家的农田,脸上浮现了笑容:

  “真没想到,州牧大人让建的水渠,还真的起了作用。”

  但那些高处的百姓,依然恐慌。

  他们开始肩挑手抬,一桶一桶的将水挑上山,浇入自家的田地,缓减旱情。

  过了几日,一名工匠做出了一个可开关闭合的活塞装置,可以给水加压。

  楚天骄一看,这个行啊,让其他工匠都帮着一起完善,又派了人去秦岭,砍伐了大量的毛竹,运回来。

  经过无数次的改进,终于解决了将水运送到高处的问题。

  还有个聪明的工匠,根据楚天骄利用山势往远处送水的想法,又设计了一些小机关,可以在运送途中,利用山势落差,补给水压,让水可以一节一节的运送。

  当第一座山丘上的农田得到灌溉时,当地的百姓,将此视为神迹。

  渭河水,被水筒车汲上岸后,经过活塞装置加压,顺着粗大的毛竹管道,运往第一座山头上的蓄水池。

  又从这个蓄水池,冲击而下,带动另一个活塞装置,给旁边的水管加压,将水送往别的地方。

  ……

  百姓们从未想过,有一天他们可以不用下山到河边担水,水自己就可以上山,浇灌农田,供人饮用。

  虽然只是在渭河边两座山头实现了引水上山,但这已经是奇迹。

  此事迅速在甘州传播开来。

  这以后,楚天骄再号召全州百姓一起铺设毛竹水管,修建筒车,往高处送水,百姓们不仅不抱怨劳役辛苦,反而情绪高涨。

  有了这些毛竹水管,不仅旱期,就算是平时,他们用水灌溉农田,都方便许多了啊。www.ýáńbkj.ćőm

  与此同时,乔兴也从蜀地购买了大量的粮食回甘州。

  “大小姐,因为咱们大肆收粮,蜀地的粮价已经上涨了三成,还要继续收吗?”

  “收,三成不算什么,等蜀地的粮商意识到甘州开始干旱,粮价就该翻倍了。”

  楚天骄让乔兴去蜀地收粮时,还没有旱情。

  蜀地富庶,去年蜀地又丰收,大户人家的存粮颇多。

  再过三月,早稻就可以收割了。

  蜀地粮商推测,今年离国会是个丰收年,粮价必贱。

  所以乔兴之前收购的粮价还算便宜。

  楚天骄派出了军队,乔装成平民,跟着乔兴的人,从各地往甘州买粮。

  州牧府的粮仓已经装满了。

  楚天骄又让在甘州大营旁边,修建了更大的粮仓。

  但这时候,楚清言来找楚天骄:“骄骄,咱们没钱了!”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将门天骄:带着逗比老祖宗们重生更新,第422章 再不下雨,庄稼可都要遭殃了。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