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车在村口停下。
外围用两人高的尖篱笆围着,显然是避免里面的人逃走。
邓武一手推着程子晋下车,双手被麻绳捆住,也没法反抗。
“邓教头,好久不见,怎么又有耕奴来了?”
“好生照看着,这人说不定是异人,千万别让他花招。”
村口敞开木门的俩守卫,一听是异人,脸色也拉垮下来,恶声恶气的想要掇弄程子晋。
邓武叮嘱一声,也不多逗留,上了马车,策马扬鞭离开。
那门口两守卫,摆明没安好心,想方设法的想要捉弄程子晋,幸好里边的一账房先生走了出来,呵止了他们,引着程子晋,来到村头树下的瓦房内,书案前登记。
“你叫什么名字。”
“程子晋。”
“本籍哪里人?”
“广都。”
“广都?”
头戴耷拉方巾的账房先生愕然,“你是异人?”
“不是。”
眼前穷酸模样的三十岁书生,语气温和,程子晋像是捉住救命稻草,连忙追问。
“先生,我想知道,你们说的大顺皇朝,究竟怎么回事,还有你们口中的异人是什么?”
账房先生放下手中的笔,暂停记录,解释道。
“大顺皇朝,疆域万万里,东至渤海之滨,西达昆仑之巅,北抵不咸山,南达涨海海渚,万民俯首称臣,域外诸国竞相朝拜进贡。”
“异人,大多修习了一些装神弄鬼的把戏,仗着有点能耐,入中原大地,荼毒生灵,殊不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们自会等天收!”
说着。
账房先生吹胡子瞪眼,摆明对异人的怒意很深。
程子晋急忙撇清关系。
“先生,我发誓我绝对不是你口中的异人,只是我好像忘了自己是哪里人。”
“嗯,不是异人,自是最好,我见你与我们样貌相似,只是装扮怪异,应该是出自某处深山,既然你无依无靠,暂且在这儿住下,待鲁大人查清居处,再放你离开。”
“那真是多谢了,不知先生叫什么姓氏。”
“我姓余,名文斌,是鲁府手下的一名账房先生。”
“哦,原来是余先生,失敬失敬。”
“不敢,不敢。”
虽说余文斌嘴上说不敢,脸上却是乐开了花。
正所谓千穿万穿,唯马屁不穿,程子晋这左一句余先生,右一句余先生,直哄的余文斌,咧嘴大笑,趁机又打听了一些有用的讯息。
原来如今身处的小村,名叫河汇村,村里有十六七户本地农户,其余或是逃难的流民,又或是隐藏姓名逃税的百姓,寄居在此。
河汇村沿河插秧,主要种植水稻、栗、黍等农作物,每年按人头收税一百二十文钱,田税每亩十钱,另有其他苛捐杂税数不胜数。
黍是大黄米,栗是小黄米,适合干旱温暖的地方播种,临近秋冬季,便可播种一些,年后可收成,帮补家用。
趁着余文斌走入偏房仓库,偷偷打开书案上的账簿,里边记载了人名、籍贯,还有许多粮食的价格资料等。
稻米,一年两熟,每亩产量两百斤上下,一斤可得一钱,两百斤可得两百钱,两熟可得四百钱。奇书屋
进山打猎,猎得兔肉,一斤二钱,野雉,两斤三钱。
后山捕鱼,黄鱼,一条六钱。
看起来还挺挣钱。
....
“来,你这身衣服实在太过招摇了,不适合干农活,把它先穿上吧。”
账房先生余文斌,从偏房仓库走出,手提着麻衣粗裤,递来。
摸一手麻衣。
真的粗糙,穿久了怕不会把皮都磨出血来。
程子晋没好意思,辜负别人一番心意,接过麻衣,换了身衣衫,俨然十足的农家子弟。
瓦房屋外的两名粗人,已经走了进来催促。
“差不多得了,外边的田地,还得人耕作呢,快点儿。”
这两名狗奴才,得势不饶人,手里提着一根大棒,明显要教训不听话的耕奴。
像程子晋这样,初来乍到的新人,难免要挨一顿揍。
余文斌身为账房先生,说话还是有几分势,况且刚被拍完马屁,整个人神清气爽,一副高人一等的模样,更是护着程子晋。
“怎么了,这河汇村的私田是你管呢,还是我管,还不滚下去。”
“这.....
当然是您做主,不过余先生,秋收不足钱交上头,你我都得挨罚。”
“知道了!”
余文斌对这些莽夫粗汉,也没什么好脸色,自古文人大多清高,看不起滥用武力的莽夫也是理所当然。
程子晋跟在余文斌身后,听他讲解,大抵弄清楚如今的状况。
河汇村的田地,全是乡官鲁大人的私有财产,村里十七户人,全是佃农,有偿为鲁通打工,受到福荫,免去部分徭役,例如更役、杂税等。
沦落到这里的流民,全被扣押上了卖身契,成了鲁通家的耕奴。
耕奴,自然就是无偿卖命干活的玩意儿。
一想起,刚才在鲁府,被莫名其妙摁下了手指印,背脊冷汗直冒。
想到这儿。
程子晋是真的怕了,虽说在华夏广都是孤儿院出身,蹬了一手三轮车收破烂,勤工俭学的凑钱上了高中,可收破烂,好歹也是人格尊严。
如今要是被卖身给了鲁府,那不得任人宰割,生死不由己,拉着脸皮当舔狗,惹得主人不高兴,还得挨一顿毒打,这日子想想都过不下去。
左右瞄一眼。
那叫张三、李四的守门奴才,谈笑风生的杵在村口把守,不时监视过来。
料想他们也是清楚,流民初来,容易叛逃,揍两顿安生不少,那时才真正能放松警惕,此时此刻见程子晋看过去,嘴角讥诮的冷笑,摆明一副随时殴打人的模样。
“狗奴才!”
程子晋心有不甘。
余文斌倒不在意,走来田埂,天色渐沉,手遥指桥头对岸的河边,几亩田地。
“看到没,那儿就是你劳作的地方,早午晚三餐,必须回这里等候放饭,过了时辰,饿肚子,那是你自个儿的事了。”
黎明时分,天有晚霞。
桥头对岸,一个个忙碌的身影,在田野间翻土、插秧。
如今是六月初,早熟的一批水稻已经收割,现在播种,待十月秋收,可收获第二批。
若是耽误了日子,稻穗不熟,冬季来只能烂在田里做肥料,白白浪费浪费。
没了粮食换钱,过冬得拮据,勒紧裤腰带,才能勉强度日,难怪隔岸的农夫,个个忙碌的紧张,天快入黑也拼命劳作。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我欲修仙,却被摁下卖身契更新,第2章 耕奴的苦命日子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