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殿曾于万历二十五年遭受火灾,之后皇帝对其不断进行修葺。
从万历到泰昌再到崇祯,中间经历万历三大征、萨尔浒大战,在老大帝国无数艰难时刻,紫禁城内这些劳民伤财的工程从来没有停工。
象征最高皇权的皇极殿,不久前刚被东林贼人焚毁,现在成了一片瓦砾。
除了三大殿,其余宫殿都不适合举行登基这样的大典,至少以前的皇帝都没在其他宫殿登基过。
眼看大典将至,礼部鸿胪寺官员们个个心急如焚。
或许是平辽侯庇佑(言官们后来这样说的),崇祯元年六月二十五日,修了二十多年的太和殿竟然奇迹般的修葺完毕。
太和殿规格稍低于皇极殿,不过事急从权,在平辽侯的倡议下,在太和殿完工三天后,新皇登基大典如期进行。
不过,如此匆忙,让筹划登基仪式的官员有些茫然不知所措。
二十八日,礼部堂上官、侍班史官、导驾科员、殿班御史一行人等,分东西两行排列。
朱由检身着日月星辰衮龙袍来到太和殿,平辽侯率百官进贺表,向十二岁的新皇帝贺喜。
在一行人等簇拥下,朱由检由太和殿来到中极殿,侍班官两旁面驾一躬,侍立于帘下,帘子卷起,朱由检从中径登上九级宝座。
在一系列繁琐到足以让人绝望的礼仪全部结束后,新皇帝的登基仪式才算终于完成。
六月三十日,朱由检颁布即位诏书,向天下臣民宣告:
“惊闻神京变故,凛念承祧之重,而平辽侯、文武群臣及军民耆老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乃仰遵遗诏,于六月二十有八日袛告天地、宗庙、社稷,即皇帝位。”
此外,新皇帝还着重褒奖平辽侯策立之功,加特晋左柱国、加太傅,岁加禄米三百石,原荫武职伊男,升一级世袭,兼兵部尚书。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在这封继位诏书中,其中一段是这样写的:
“平辽侯亲受先帝遗诏,靖难讨贼,辅朕冲年。今四海不平,南北多警,尚需太傅匡扶之功,国家大事,一切付托太傅。太傅精忠大勋,朕言不能述,官不能酬,惟我祖宗列圣,必垂鉴知,阴佑太傅子孙,世世与国咸休也·······”
最后,朱由检宣布明年年号为天启元年。
关于年号的选择,其实是经过一番斟酌考量的。
六月二十五日,内阁呈上四个年号供朱由检选择:
一是“乾圣”,朱由检说“乾为天,圣则安敢当。”
二是“兴福”,朱由检说“中兴甚好,亦不敢当。”
三是“咸嘉”,朱由检说“咸旁为戈,今方欲止兵戈,勿用。”ýáńbkj.ćőm
四是“天启”,朱由检说“《礼记》言奉天启示,天开新元,今大明有刘太傅监国,必焕然一新,”。
于是,朱由检亲自将圣旨手抄一份,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送于太师府。
刘招孙接到诏书后,坚决推辞监国,并拒绝一切封赏。
平辽侯这种高风亮节,被当时东林党楚党浙党阉党各路正派人士交口称赞。
大家都把刘招孙比做蜀汉的诸葛亮本朝的杨廷和,一些改邪归正的东林党人甚至表示要给平辽侯建生祠,以彰显其高风亮节英雄事迹……
正所谓: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最后,刘招孙不顾群臣劝进,坚持推辞一切封赏,连张江陵留下的那座太师府,他都要还给朝廷还给新皇帝。
“本官要搬回左安门瓮城居住,本官乃开原军统帅。我需要和士兵住在一起。”
平辽侯此举引得朝廷惊恐,朱由检和群臣都认为这是刘招孙欲擒故纵之计。
他是想以退为进,故意试探朝廷反应。
很显然,如果皇帝反应失措,接纳了这个请求,京城啪会有更多人被刺杀。
明眼人大都看出来端倪,刘招孙目下之权势,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地步。
甚至无须刘招孙自己下令,就有人主动冒出来替他动手,替他杀人。
更恐怖的是,这些刺客往往和开原没有任何关系。
想到这里,百官如何不感到惊恐。
这些政治老油条们,当然不相信穿越者对权力的佛系态度。
他们只把这一切当成了刘招孙的套路。
而这些套路,王莽那些奸臣逆贼,早已表演过无数遍。
于是,在几位阁员的带动下,更大规模的劝进活动开始在京城拉开帷幕。
七月初,一时之间,劝进之声如巨浪拍空,此起彼伏。
七月中旬,京师三百多名御史言官联名上万言血书,这些人不惜划破手指,用自残的方式在白布上写下:
天不生平辽侯,大明万古夜。
然后冒着酷暑跑到太师傅“劝谏”。
这种令人作呕的吹捧竟出自一群御史言官之口。
刘招孙对大明文官的下限,又有了新的认知。
不过,现在不是他感慨的时候。
天启皇帝的圣旨一道接着一道发往太师府,言辞愈加恳切。
刘招孙接到封赏圣旨后,便让乔一琦孙传庭替自己上疏拒绝。
天启不依不挠,最后搬出冯皇后,恳求说:
“谕尚书太傅刘总兵:朕面奉懿安皇后(崇祯先帝皇后刘氏)谕云:“与刘总兵说,各大典礼,虽是修举,内外一应政务,尔(朱由检)尚未能裁决,边事尤为紧要。刘总兵乃三朝元老,亲受先帝付托,中流砥柱,岂忍言去!待辅尔到三十岁,那时再作商量。刘总兵今后,万不可再存此(拒绝监国)念·······”
懿安皇后和天启的谕旨来了,鸿胪寺官、司礼监太监、文书房官乌泱泱上百号都围在太师府大门口,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锦衣卫来抄家了。
其实这些人都是在奉旨催促平辽侯供职。
在乔一琦、孙传庭率领下,辽东将官两百余人亦在张居正的豪宅前长跪不起。
上千人请求平辽侯顾及“君臣大义,人伦常理。”
大明朝野发生的巨大变故引起外国使节注意。
京师会馆中的朝鲜朝天宫、安南、交趾、琉球等国使者纷纷向这位大明权臣劝进,请求平辽侯顺从大明天子的旨意。
在各方高压之下,刘招孙被迫作出让步,推辞再三后,勉强接受了“兵部尚书、太傅、柱国”的称号。
对于皇帝御赐的金银、坐蟒、蟒衣等物,他也都推辞不要。
此外,他对所谓“诏书不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最高礼遇也保持警醒,坚决拒绝接受。
刘招孙很清楚,历史上获得此类特权的大臣,大都已有篡逆之心,距离登基就差加九锡最后一道程序。
这意味着自己在官位上已经达到极限。
比如曹操,封魏王,是汉末唯一的异姓王;然后加九锡,享受的仪仗跟天子一样;这些特权加起来就很清楚了,曹操就是事实上的皇帝,就差一个称号。
所以,历史上,当曹操加九锡以后,荀彧等汉朝忠臣就受不了了。
刘招孙现在还不准备当皇帝,他也不会被京师文官蒙蔽眼睛。
真正的对手,正潜伏在大明各地,早已不在京师。
所以眼前所见,不过都只是浮云,不能当真。
一旦自己过于膨胀,为所欲为,那么,离覆灭也就不远了。
他需要刹车。
········
平辽侯辞君离宫,在卫兵簇拥下回到太师府。
刘招孙率金虞姬母女,在义父刘綎神位前焚香礼拜。
“义父,孩儿终于遂您老人家所愿,入了六部,接下来,孩儿就要征服倭国,平定安南·····”
金虞姬抱着女儿,透过袅袅娜娜的香火,回忆起这两年的坎坷不平,悲欢离合,忽然热泪涌动,哭着为夫君感到高兴。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刘招孙金虞姬杨青儿更新,第292章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