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穿越小说>穿越明末成难民>第377章厂卫进驻
  临走前,杨易指着陈主事几位反水的官吏,“押入大牢,给我好好查查他们在上海任职期间是否贪污受贿、鱼肉百姓。”

  官吏们面面相觑,这还用查么,不用查都知道这种事肯定有,而且所有人都有。在杨易来上海之前,他们就是靠着灰色收入支撑的。杨易整顿上海官场之后,大多数官员都收敛了,但杨易明确要查他来之前的时间段,这不明摆着收拾人么!

  杨易还真就是明摆着收拾人,他要杀鸡儆猴。即使查不出反水官员的问题,杨易就会查他们的祖宗八代、五服之内的亲戚,不信查不出问题。明摆着收拾人,理由多的是。

  ……

  紫禁城乾清宫西暖阁,崇祯正在批阅司礼监送来的奏折,几位司礼监的太监在一旁协助。

  “皇爷,这是弹劾上海知府杨易的奏折,奴婢将其分开了”掌印太监王德化抱着厚厚一摞奏折轻轻放在御桌上。

  崇祯眉头一皱,拿起奏折快速浏览,“……羞辱新任官员,诬陷官吏,滥用私刑……这个杨易真不让朕省心啊……”

  崇祯快速翻阅了基本弹劾奏折,大同小异,崇祯也迅速明白了前因后果,无非是吴昌时赴任趾高气扬,想要夺权,被杨易给收拾了。“屁大点事,值得这么多弹劾奏章么?……全部留中”崇祯也省得再翻阅剩下的奏折,命值班太监留中。

  崇祯想了想,“杨易的自辩奏疏呢?”

  一位值班太监赶紧东翻西找,在一摞奏折的底下找到了杨易的奏疏。杨易在奏疏中,说吴昌时包庇行凶退休官员的暴徒,如何如何的不尊重上官,收揽贿赂,自己不过是按律法对其略施惩戒而已云云。

  “屁股都打开花了,还叫略施惩戒?”崇祯哼道,但是末尾处的一句话让崇祯眉头舒展,奏疏中说,上海的三十万两税银已经备好,不日即将押解赴京。有银子就好,欺压官员那点事真不是事。

  杨易承诺每年包税朝廷一百万银子,杨易采取分批交付,这是今年最后一批了。

  王德化整理着崇祯翻阅过得奏折,漫不经心道,“陛下对杨易的恩宠真是他前辈子修来的福分,这么多弹劾他的奏章,陛下都为他轻轻荡开。”

  崇祯边披红边道,“杨易此子桀骜不驯不假,但对朕是忠心的,文武双全,能解决问题,而不是同那帮文官们尽耍嘴皮子,对朕又体己,朕甚是喜爱。此子年轻气盛,行事鲁莽,朕并非刻薄之君,度量还是有的。希望他在地方多磨炼磨炼,以后少给朕惹麻烦!”崇祯对杨易“又爱又恨”,一番话也表露出对杨易的希冀。

  “皇爷对杨易的恩宠之心令人惊羡,但愿他能体会皇爷的一番苦心,尽心为皇爷办差”王德化又道,“但老奴还是有句话要讲,过分纵容未必是好事。”

  崇祯一愣,放下御笔,盯着王德化,不悦道,“汝莫非要挑拨君臣关系?”

  王德化立马跪下,“朝中权贵之家多出纨绔子弟,何也?就是因为过分纵容。陛下恩宠杨易期盼他成器,若是一味施恩令其目中无人,随意作为,时日一久再难以约束,恐辜负陛下君臣同心的初衷。”

  崇祯沉默了。

  王德化继续道,“如今杨易掌握上海军政,无人掣肘,假以时日,上海臣民恐只知杨易而不知陛下。虽说上海弹丸之地,掀不起大浪,但一旦有事,终归麻烦!”王德化连连叩头,“老奴并非离间陛下君臣关系,杨易乃干将,老奴也甚为喜欢,加以调解将是陛下中兴大明的左膀右臂。老奴只是提醒陛下适当约束杨易,不能任其成为脱缰野马,以全陛下君臣善始善终的佳话。”

  若说杨易要造反谋逆,崇祯决然不会相信的,但对臣子加以约束是必然的,即使是皇帝最宠幸的臣子,也必须加以约束。

  崇祯想了想,“拟旨,杨易滥用刑罚,羞辱同僚,禁足时日,罚银万两……罚银十万两……”崇祯想起杨易家大业大,万两银子太少了,索性多罚些。

  崇祯又道,“命东厂和锦衣卫在上海设千户所,不受地方衙门节制,直接向提督复命”厂卫直接效忠皇帝,厂卫就是皇帝的爪牙,有厂卫在,杨易的一举一动都在皇帝的视线内。

  ……

  农场银行大厦,杨易坐在五楼宽敞的办公室内,听取项爻、兰卓等高管的汇报。随着杨易事业版图的日渐扩大,农场银行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杨易事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靠着借贷一步步起来的,虽然他也靠着后世的知识办实体产业,这些产业也确实为杨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是,这些收入不足以支撑杨易所要做的事。本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杨易发展军队、建设新城、千里拓荒、海外开拓、贿赂皇帝、基础设施等等,无一不是需要海量资金支撑的。可以说,杨易凭借一己之力干的是国家级项目。这些投入是巨大的,短期内未必有效益。

  虽然通过大商贾借贷了几百万两银子,但是这些银子还是满足不了实际需求。随着农场银行信用的树立,大量民间资金存到了银行,虽然杨易也通过银行对外放贷,但是主体需求方还是杨易自己。

  杨易挪用大量储蓄资金投入到各项开发之中,银票的发行也逐渐走向超发状态,明知道这样会带来金融风险,但这是必由之路,杨易也无可奈何。

  兰卓拿着报表汇报,“……截止上月底,银行储蓄量达到五百万两,以一年期的居多,每年付息近三十万两,每月支出流水在五十万两左右……对外放贷百万两,获取利息十五万两,另两百万两放贷给了行署,无利息收入……银票发行量达到百万两,全部支出给了行署……一年铸造银圆获利二十万……建分行、征募人员开销越来越大……目前,在京师、天津、应天府、苏州府、镇江府、常州府、扬州府、松江府、嘉兴府、杭州府等十府二十县设立五十个分行……”

  农场银行的发展是迅速的,几乎扩展道半个江南,在主要州县设有分行。但是规模大了,也意味着开销大,由于相当部分资金为行署挪用无利息收入,所以整个银行的收支状态处于赤字状态。

  杨易大致估了一下,储蓄资金只有四成左右留在银行,应付各项流水,换句话说,存款储备金只有四成。放到后世,这样的储备金是很高的。但是时代不一样,人们对于将钱财存到银行还是持怀疑态度的,几乎以短期存款为主。尤其是银票,有大明宝钞开的恶劣先例,即使杨易以上海的税收做背书,人们对银票还是抗拒的,很多人收到银票后立马兑换成银圆,导致发行量始终有限。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377章厂卫进驻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