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穿越小说>穿越明末成难民>第213章飞剪船
  徐骥带着徐家一众男女对杨易深鞠一躬。千里马需要伯乐,珠玉需要良工,某种程度上,杨易就是徐光启的伯乐、良工,杨易将徐光启的著作推向大众百姓,推向了历史长河。

  汤若望好奇的问道,“没想到清华小兄弟如此崇尚西学,而且对西学显然精通至深,不知小兄弟是哪里学的这些知识?”徐家人也很好奇。

  于是杨易又将“经历”复述一遍。家住辽东,因战乱父母双亡,跟随高僧师傅四方游历,后结识英国探险家,跟随学习西学和英语等等,听得众人不胜唏嘘,没想到如此年轻之人,阅历如此丰富学识如此之高。ýáńbkj.ćőm

  徐家老二徐尔觉痴迷于数学,拿着一本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递给杨易。杨易认真而快速的浏览一番,“此书原著欧几里得是古希腊了不得的数学家,实乃不朽之作,他把人们公认的一些事实列成定义和公理,以形式逻辑的方法,用这些定义和公理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性质,从而建立了一套从公理、定义出发,论证命题得到定理的几何学论证方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几何学。玄扈先生将之翻译过来,功德无量。不过只翻译了前六卷,还有后面九卷没有翻译。这是为何?”

  汤若望和徐家人对杨易佩服的五体投地,在大明知道原著作者和原著总卷数的人扳着指头都能数过来,“当年利玛窦来东方时,就只带了六卷。”汤若望解释道。

  “地域遥远,这也是无可奈何!”杨易转而对徐尔觉道,“几何原本这本书也有不少缺陷,书中提出几何学的“根据”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他的理论体系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他的很多是靠经验而得,却没法证明,这需要我们后世的数学家去完善它。欧几里得著述这本书的时候已经距今快两千年了,这两千年中有更多的新的数学知识和概念被创立出来,也需要我们去学习。”杨易顿了顿,“其实我们中国古代的数学也是相当发达,从《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到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刘益的《议古根源》,秦九韶的《数书九章》,李冶的《测圆海镜》和《益古演段》,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日用算法》和《杨辉算法》,朱世杰的《算学启蒙》《四元玉鉴》等,很多领域都达到古代数学的高峰,其中一些成就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高峰。数学之法博大精深,东西方数学异曲同工,我们站在了先人的肩膀上,不能固步自封,更要学习开创更多的知识。这里当有二公子施展所长的地方!”

  读书时,杨易数学非常好,对数学的历史也大致了解。

  一席话彻底折服了所有人。

  徐尔觉仿佛觅到了知音,“杨先生对数学见解之深,估计我大明无人出其右,尔觉汗颜。希望能向先生多加讨教!”

  “讨教不必,但是我们可以互相切磋,正好我需要一本适合儿童学习的数学教科书,要简明易懂,如果二公子感兴趣的话,可以编撰试试!”

  徐尔觉脸顿时胀的通红,太激动了,自己也能著书立说了,何等荣耀,长鞠躬,“尔觉自当尽心尽力!”

  杨易用后世的学识彻底征服了徐家人,待杨易如上宾。

  纺织工场的相关手续办好了,杨易取名为珍妮纺织工场,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呢?就当是纪念珍妮纺纱机吧!因为杨易准备盗取后世珍妮纺纱机的产权了,心有愧疚,于是取这么个名字作为纪念了。

  宋荣正式成为珍妮纺织工场的主管,项爻则为工场总管。项爻年轻好学,有冲劲,而且忠诚,杨易想培养他独挡一面,具体经营的事交由宋荣负责,项爻负责统筹。

  他俩不负杨易期望,迅速张罗起来,招募人手,添置设备、原料……

  吴淞江和黄浦江交汇处有一座县城,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上海,此时不过松江府下的一座县城而已,史载有四万户人家,约二三十万人。因土质原因事宜种植木棉,故而百姓多种植木棉、纺织成布,衣被天下,其核心产业为棉布纺织。

  吴淞江因洪涝问题堵塞严重,上海“因祸得福”成了物资集散地。

  杨易一行从府城乘船沿江而下,江上船流如织,很多船只上挂着“郑”字旗帜。杨易询问船夫,“船夫,为何这么多船上要挂郑字旗号?”

  “听口音,客官是外地人吧!”船夫掌着舵一脸笑容,“你有所不知,如今这海上可是郑家说了算,凡是要想平安贩海货,没有郑家点头是不行的。”

  杨易自然明白郑家是谁,当然是亦盗亦商的郑芝龙,也就是郑成功的爹。对郑芝龙的历史,杨易还是知道不少。此时的郑芝龙经过金门海战击溃称霸全球的荷兰舰队,一跃成为东方的海上霸主,几乎垄断了东方海上贸易,收取各国商船“过路费”。

  在东亚海上这一块,连不可一世的荷兰、西班牙、葡萄牙都要看其眼色行事。

  虽然此时的郑芝龙已经被朝廷招安,但其拥有庞大的私人舰队,大小战船三千艘,有包括汉人、日本人、朝鲜人、南岛语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种组成的高达二十万人的军力。对朝廷可听不可听,朝廷也无可奈何。

  船夫继续道,“凡是出海贸易的船必须交保护费给郑家,交了钱的船就能挂上郑家的旗帜平安经商,不然就麻烦大了。”

  可叹曾经拥有郑和无敌舰队的大明,如今把海洋尽付人手。

  杨易默然不语,一切都要靠实力说话!

  杨易没有在上海靠岸,而是继续下行了十余里才靠岸。这里有一座船坊,先行抵达这里的仲良带着船坊掌柜出来迎接。

  船坊掌柜是个老船工,脸上写满了风霜。

  “客官提供的图纸乃惊世之作,若能完全按照此图加工,船速远超福船!”老掌柜啧啧夸赞,“但是造船所需时日甚多,客官要的又急,老朽只能改造成船,船速会逊色不少!”

  “无妨,”杨易摆摆手,“难为罗掌柜了。”老掌柜姓罗。

  在苏州时杨易就考虑到如何回京,农场快秋收了,走运河耗时太久,就琢磨着走海路。目前海船以福船为主,速度太慢。杨易凭着记忆将后世飞剪船的描绘出来,交由仲良寻找船坊加工。

  福船为尖底船,上平如衡,下侧如刀,贵其可以破浪而行,多个水密舱,适合海上航行。郑和下西洋的船就以福船为主,也是这时东亚海上航行的主体船型。

  几经寻找,仲良寻找到了罗掌柜,见其老实本分,就交由他来制作。时间有限,罗掌柜就用福船来改造。罗掌柜经验老到,一看杨易的图纸,敏锐的判断出这种船的优势在于速度。

  船已经改造好了,静静停在干船坞里。主体长度约30米,型宽6米左右,在四百料福船的基础上做了加长,有更大的长宽比。

  与福船相比,改动最大的是船首,船首部水线面有内凹,长长而尖削的曲线剪刀型首柱在海上能劈浪(剪浪)前进以减小波浪阻力,故曰飞剪。首柱也延伸了船体的长度,沿首柱外伸一斜杠,就可在首部多悬一些支索三角帆。桅杆高度比福船高,帆面积更大。当然还有很多细节的改动就不一一描述了。

  时间仓促,改造成如此也算不错了,不过让杨易皱眉的是,船上有很多“补丁”。罗掌柜也注意到了,解释道,“不瞒客官,此船曾经触礁过,很多地方有损毁,但是没有伤着龙骨和骨架……龙骨和骨架是铁力木做的。客官放心,外观难看点,结实耐用着呢!”

  “耐用就好!”杨易转头对仲良道,“你带着几个兄弟跟着老掌柜学会操船!我们随时准备回京!”

  “诺!”

  ……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213章飞剪船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