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泥沙淤积、雨季泛滥等原因,苏州河两岸多为荒滩,居住的人口少,容易改造。而且杨易知道这一片就相当于后世上海的外滩及以北区域。这片区域要两百年才能发展起来,杨易决定提前将其打造出来,而不是让西方人来打造。
杨易取名为上海新城。
然而计划是美好的,现实是很残酷的。杨易规划中的新城占地面积广阔,很多土地为私人所有,尤其是士绅占地不少。以官府的威望,霸占点土地不成问题,但有几家士绅不好惹,必须师出有名才行。
杨易派人秘密收购有主之地,同时以官府的名义用疏浚河道、修建练兵场、拓展道路等五花八门的理由圈占土地,给予一定补偿。不得不说,官府的权威是不小的,大多数百姓听说有补偿,还是愿意拆迁的。
在明暗两手准备下,回收土地进展顺利,剩下的钉子户以几家士绅为首。士绅们有钱,对那点补偿看不上,更核心的问题是他们不愿意配合杨易,就是想对着干。
经济手段不行,那就采用政治手段。如果政治手段也不行,那杨易最后的打算就是掀桌子,采用军事手段。
上海的士绅们,甚至整个江南的士绅们都在观望杨易的下一步行动。杨易对士绅们头疼,士绅们又何尝不对杨易头疼,多少次弹劾都没有将其搞下来。朝廷设立特区,在他们眼里其实就是局部变法,目的是为了增加税收补充国库。老百姓压榨的差不多了,他们担心拿他们士绅出气。
果然,越是担心什么就来什么,沉寂数日的杨易炮制出《税制的公正性》一文,张贴于各处城门和公共区域。文章言简意赅,犀利的提出一个问题,同样的税种是应该全民收取还是选择性的向部分人收取。文中以田赋为例,仅占全国田地一成的自耕农贡献了朝廷所收全部田赋,占地九成的权贵士绅们无须缴纳一文钱。由此导致穷者越穷,富者越富,而朝廷收入不足。
朝廷收入不足,又要增加新的税种,而新税种依然以穷人承担,而特权阶层依然不用缴纳。
文中结尾有句话,“以穷者之膏血供富者之挥霍,富者何忍?富者可否解穷者之危,担国家之责?”
可想而知,此文一出,引起轩然大波。士绅们纷纷指责杨易捕风捉影,唯恐天下不乱,恶意挑事,歪曲事实,指责之余又举例说明士绅们如何接济穷人,如何维护乡邻、修桥铺路等等。
而普通百姓们义愤填膺,自己辛辛苦苦一辈子缴不完的税,而士绅们酒池肉林却不交税,他们是在替富人们交税。其实,明朝立国以来,一直对有功名的人免税,换句话说,权贵、士绅、官员属于特权阶层,是免税的。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杨易再次提出来,不过炒冷饭而已,但杨易说得更犀利,就是穷人在替富人交税。赤裸裸将人们心中的伤疤揭开,不满的情绪蔓延开来,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动乱。
对打砸抢事件,杨易坚决打击,对于暴民冲击士绅豪宅,杨易则睁只眼闭只眼。在杨易的“引导”下,暴民们将目标对准士绅,士绅们哭爹骂娘,四处逃匿。
杨易趁机推出《官绅一体纳粮条例》,明确提出清量土地,无论什么身份,以田地数量征税,对于田地低于十亩的贫穷家庭免税。此例受到底层百姓的支持,但为士绅们一致讨伐,骂为“恶政”。
士绅们的讨伐更多的停留在口水阶段,但是还有一个重要群体,那就是“官”,官员也是免税的既得利益者,杨易的政策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衙门停止了转动,他们消极怠工。
没有官员们的执行,一切政策都是镜中花水中月。
王大宪苦口婆心的劝杨易收回条例,否则将成众矢之的。他举例说,张居正当年变法就想改变官绅不纳粮的政策,穷极一生都没有改变成功,死后还被人掘坟鞭尸。
杨易不为所动,他有密丰带来的一千虎兵,足以应付一切。
————————————
当然了,应对措施要有,杨易成立特区行署,负责新政策的发布和执行。自己亲任署长,陈启新和项爻分别担任副职,兰卓负责财务,侯永负责军事。
行署成立,正式宣布启动新城计划,列出了大体规划,同时抛出大笔采购订单,砂石、木料、精铁、棉布丝绸、船只、粮食等等,林林总总金额不下百万两银子。伴随着采购订单的是人员招募,招力工、脚夫、泥瓦匠、木工等等。
在众多人员征募计划中有吸引了读书人的兴趣,那就是征募管理人员,有税务管理、警务管理、账房等等,而且薪水高,数倍于衙门相同职位的人员。读书人们从中嗅到了不一样的味道,说是管理人员,其实就是没有头衔的“官员”。
行署下成立了巡捕房,侯永任总捕头,负责新城治安,公开招募巡捕。其实就相当于官府的巡检司一样,只是名称不一样。
可以说,行署就是另一个官府。尽管遭到士绅们的抵制,但是庞大的生意、高新的诱惑,吸引着人们前来。
很多士绅明面上骂者杨易,暗地里也在琢磨有没有生意可做。
对江南大部分士绅而言,杨易只能在上海蹦跶,没有直接威胁。而上海县的士绅们则不同了,他们面对杨易的直接威胁,一体纳粮首先开刀的就是他们。
豫园,本地的士绅们汇聚一堂,他们等待着知府杨大人的到来。平日里这些士绅们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也时常闹矛盾的,是杨易这个“大敌”让他们团结了起来。今日是双方谈判的日子。
杨易一身常服而来,边走边欣赏豫园的风景。豫园风格采取苏州园林的风格,历时二十年修建而成,其奢华程度在上海首屈一指。整座县城本就弹丸之地,这豫园却独占了七十亩地,可以想象其奢华,主人潘氏。
“园林构思巧夺天工,奇花异草、楼台阁榭,不愧上海第一园”杨易赞道。
“多谢知府大人赞誉”潘氏眼中带着没落,“家父去世之后,家道拮据,很多地方已经多年没有修缮了,不然园子更加靓丽。”
偌大的园子确实需要维护、修缮,但是费用高昂,此时的潘家已经是承担不起了,有了出售的想法。www.ýáńbkj.ćőm
杨易很想将园子买下来,想了想还是忍住了,新城开发需要银子啊,可没闲钱了。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穿越明末成难民更新,第331章新城启动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