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穿越小说>回到战国当国君>第123章 郑骀作《荀子·赋》
  猗顿说到:“臣有一策,列国商人必定蜂拥而至。”

  “哦!不知是何策?”赵献侯好奇的问到。

  “降低粮价。”猗顿说到。

  粮食是这个时代最畅销的产品之一,降低粮价必然会让列国商人蜂拥而至,赵国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都比较发达,虽然在粮食上会有些亏损,但淇阴城的人流量增大了,必然会带动畜牧业和手工业的销量,那样的话总得来说赵国只会赚不会亏。

  “善。”赵献侯挑眉说到:“便如此施为。”

  天禄三年九月二十八,郑都新郑西南洧水之畔,郑国新郑出版社正式成立。

  新郑出版社当前主要出版“郑报”和“新语”,“郑报”是报纸类刊物,“新语”是杂志类刊物。

  “郑报”和“新语”用纸都是四层宣纸,“郑报”用的是四开纸,“新语”是将A4纸装订成册。

  “郑报”和“新语”暂时都为半月刊,“郑报”主要刊印列国要闻、学术论文、文学作品、农业信息、手工业信息、商业信息等;“新语”主要刊印一些利民的知识,比如生活小常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等。

  “郑报”其实完全有能力发行周刊,但郑骀不想让列国发现郑国获取列国情报的速度,所以才发行半月刊,郑骀怎么也没想到,郑国情报传递的秘密已经被魏文侯发现。

  新郑出版社目前用的是木活字印刷,印刷质量实在不佳,有的字体歪斜,有的墨色漫漶,还有许多错字。

  郑骀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准备让新郑大学格物院研究出铅活字印刷,只要铅活字被研究了出来,印刷效果就会大幅改善。

  郑骀相信新郑大学格物院用不了多久就能研究出铅活字,因为这个时代的冶金、铸造等技术已经非常先进了。就如战国中山王错之墓出土的“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后世有专家想用现代科技复制一个一模一样的铜案用于展览,但最后因为其工艺太过复杂,无处下手而无奈放弃;又如大名鼎鼎的“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金属成分极其复杂,后世的科技也很难复制。

  新郑出版社成立当天便发行了第一期“郑报”和“新语”。ýáńbkj.ćőm

  “郑报”的头版右上角从右至左横书“郑报”两个大字。

  “郑报”两字之下用小一些的字体写着“第一期”和“郑元三年九月二十八”。

  “郑报”两字左边竖书“郑公语录”四字,“郑公语录”四字左边为其内容,内容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郑报”第一期的头版头条是在向大众介绍报纸这一新事物,将报纸内容的定位、发行周期等都做了详细的介绍。

  “郑报”头版头条之下刊载了两则新闻,一则新闻记载了周明王祭祀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事;一则新闻记载了商标的解释和郑国刚颁布的《商标法》内容,以及《商标法》意义的阐述。

  “郑报”第二页刊载了小说《封神演义》的第一章内容;楚简王视察汉水流域的新闻;鲁元公在鲁国颁布的几条新政令;秦简公允许秦国百姓佩剑的诏令。

  “郑报”第三页头条刊载了郑国吏部侍郎郇同作的《洧水赋》,其赋想象丰富,词藻华丽而不浮躁,清新之气四逸,描写刻画传神,比喻、烘托共用,错综变化巧妙得宜,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洧水赋》之下为“郑报”的征文信息,“郑报”面向全天下征集文学作品,不限作者身份,不限题材,好的作品会发表在“郑报”之上,作者也能获得一笔丰厚的稿酬。

  “郑报”第三页刊载了各国部分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物价,第四页全篇都是在介绍郑国各国营作坊生产的产品,将各产品的优点介绍的非常详细。

  “新语”第一期除去封面总共有十页,封面上写着“新语”两个字,背景为一副彩色风景图。

  “新语”第一页为序言,说明了“新语”的意图、意义等,第二页为目录,第三页才是正文。

  “新语”第一期刊载了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重要性以及注意事项,还刊载了桑树种植和养蚕的一些知识。

  由于这个时代识字率太低,“郑报”第一期第一期只印刷了一千份,“新语”印刷了三千份。

  “新语”之所以多印刷了两千份,是因为郑骀准备将每一期的“新语”都免费给郑国的每个乡发一本,好让乡干部念给乡民听。

  “郑报”和“新语”都新事物,没有经过推广很难让人花钱购买,于是郑骀便先采用赠送的方式进行推广。

  郑骀让人将“郑报”和“新语”免费赠送给了列国一些具有影响力的贵族和富商,等送了几期过后再开始售卖。

  九月二十九,申初。

  郑国新郑大学这周最后的一堂课结束了,许多要回家过周末的学生纷纷收拾好东西朝校门外走去。

  有两名学生并肩而行,一名青衣学生向另一名褐衣学生说到:“陈栎,明天我们一起去狩猎吧。”

  陈栎摇头说到:“不了,我明天还有事,你找别人一起吧。”

  “怎么?你还在研究新织机?”青衣学生问到。

  “对啊,我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很快就能研究成功了。”陈栎兴奋的说到。

  “可以啊你,等你研究成功了我请你喝酒。”青衣学生挑眉说到。

  “东郭,研究成功了我请你喝酒。”陈栎拍了一下青衣学生的肩膀后说到。

  “好,就这么说定了。”青衣学生高兴的说到。

  陈栎和青衣学生在新郑大学校门外便分别了,陈栎出了新郑南门,回到了位于新郑南郊的家中。

  陈栎一进家门便看到他的母亲还在辛勤的织布,顿感无比心疼,于是他便暗自发誓一定要尽快研究出新织机。

  次日,新郑城内热闹无比,郑王宫内更是张灯结彩,因为今日是郑骀迎娶许宥之妹姜媛的日子。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回到战国当国君更新,第123章 郑骀作《荀子·赋》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