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监测,秋社五土之中,独缺水。”
说完,钦天监主溥便把头埋了下去。
听到这,群臣们再次议论了起来。
独缺水?
言外之意就是要旱啊。
“司农官儿,朕问你,最近庄稼收成怎么样?”
李渊沉思了一会儿,继而转头问道。
“回……回……回……回陛下,奴……奴才惶恐。”
看到自己长官的长官,司农的人吓得话都结巴了。
“哼,没用的东西,若答不上来,朕砍你的头。”
李渊脸色微愠,冷哼一声。
“是……是……”
“今……年后半年,未降灵泽,土地干旱,收成恐怕……恐怕……”
即便强忍着惧意,话到末尾,司农却不敢再说。
一般来说,按照先人思想。
人间大灾,那就是皇帝做错了事,上天在惩罚皇帝。
对于皇帝的错误,司农就算有八个头也不敢评判阿,所以才不敢说下去。
“半年滴雨未降,难道真要大旱?!!!”
人群后方,张悦惊呼。
“何止是大旱,”
“久旱之下必无水汽蒸腾,届时温度升高,虫卵也将相继孵化。”
这时,门外传来裴寂的声音。
众人回头望去,看到裴寂抱着一摞文书走了进来。
难怪刚才这样重要的场合裴寂怎么不在,原来有其他任务。
行礼过后,裴寂将文书呈递到李渊面前,随即继续说道。
“陛下,按您的吩咐,微臣将小秦先生口中每个地方的县志,甚至是野史杂谈都收集了起来。
从先秦到如今武德,有记载可证实的,一共发生一千七百八十一次天灾。”
不等裴寂继续说,李渊已经翻开奏章查阅起来。
其余众人也不敢出声打扰,全都盯着李渊那阴晴不定的表情各自揣摩着。
奏章中写道。
东汉年间六月,濮州雨雹如拳,杀人三十六,牛马甚众。
此年间,宫中混乱,各方势力激起民变,导致叛乱。州郡割据,武装混战致其凋亡。
西晋年间,天下四十余州旱及霜虫,百姓饥乏,关中尤甚。
此年间,八王之乱后元气大伤,导致内迁,诸周边国趁机举兵,造成五胡乱华的局面。
北魏年间,黄河水溢,逼会州城,人畜漂没不计其数。
此年间,契胡人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汉化鲜卑贵族和出仕北魏政权的汉族大家消灭殆尽。
隋大业五年,六七月间,关东、河南、陇右及缘边诸州霜害秋稼,翌年,天下诸州并遭霜涝,冻死者大半。
大业二十一年,地灾。
廨宇及居人庐舍悉崩毁,地裂而复合,经时不定,压死官吏及百姓四千余人。
期间各地更有疫疠霍乱诸郡。
奏章中,将秦天所说的灾难一一详细列举了出来,甚至还有补充。
看到最后,李渊的眉头已经拧在了一起。
种种事迹表明秦天所说无误。
在联想到今年的灾害,怕不是真的预示着大唐后来的国运。
“陛下,若是今年旱灾蝗虫其出,轻则百姓遭受饥馑,重则赤地千里,引起社会动荡。”
看到李渊合上奏章,户部尚书裴矩站出来说道。
言外之意在明显不过,那就是让李渊收回刚才的话,撤兵。
本来正发愁五天内怎么收集几十万兵马的粮草。再加上手底下司农坊的人一来,将户部的老底给抖了出来。裴矩心中更是苦恼了。
耽误战机,有多少头都不够砍。
此刻突然出现的裴寂让裴矩看到了一丝希望。
关键时候还得是自家人靠谱。
“陛下,既然如此,更是万万不可轻易动兵阿。”
“不如等到熬过今年,稍作休息,再去攻打吐蕃也不迟。”
听闻此言,张悦再次站出来劝解道。
不过这次却不在阻止李渊出兵吐蕃。
“哼!区区天灾便想让朕妥协?做梦!!!”
李渊大手一挥,将桌上奏章全部扫了出去。
与其说是让李渊向天灾妥协,倒不如说是让他承认大唐国运将尽。
这让一生高傲的李渊如何能够接受。
众臣哗然。
大灾之年,大动刀兵。
这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做法。
何等愚蠢的决定啊。
若是旁人,诸臣早就破口大骂了。
“父皇,儿臣认为此战仍可一战。”
在诸臣不解的目光中,李世民缓声说道。
“哦?你有何妙计,说来听听。”
“父皇,我大唐有仙人护佑,天降祥瑞,此灾不足为惧。”
李世民嘴角上扬,低头说道。
妙极,妙极。
李渊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一拍桌子登时站了起来。
真是糊涂了,竟然忘了大唐还有红薯这一祥瑞。
“诸位爱卿,朕有一物,若运用得当,世间将再无饥荒一说。”
说着,一名太监端着一个红布盖着的盘子走了出来。
掀开红布,正是秦天种植的红薯。
“就这么一个其貌不扬的小东西能解决百姓温饱问题?
这是真正的天灾,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随便拿一个没人见过的东西便能糊弄过去。
李家父子,今儿这出戏可是唱的不好。”
群臣嘴上虽然不说,心里却都泛起了嘀咕。
李世民拿起一块红薯,用力掰开,也不削皮,直接一口咬下一块。
还好这块红薯早已洗净表面泥土。
“此物,可生食,可做菜,可当粮……”
学着当时秦天介绍红薯时的场景,李世民一五一十的将红薯的妙用讲了出来。
只是,当看到众位大臣沉思的表情,李世民知道,不把实质性的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是不会完全相信的。
李渊可不管那么多,直接下旨。
专业的事儿,让专业的人干,让司农将红薯在田中种下,然后广建粮仓。
等留有足够的繁生,便准备大规模在各州县种植开来。
“当大唐遍地长满红薯时,我李渊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真正解决百姓温饱的皇帝,受万人世世代代敬仰。
等到饥荒挨过,便可大举动兵。
哪怕在派十万大军支援李靖也未尝不可。
想到这,李渊畅快的出了一口气,仿佛回到了当年攻城掠阵,意气风发的时候。
司农小心翼翼的捧着红薯退了下去。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瞎眼五年,李世民建都罗马?更新,第十三章大旱之年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