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吕永昌提出的方案,它的原理与致密中子材料相似,但强度肯定比不上与强相互作用力挂钩的致密中子材料。
首先。
强相互作用力是短程力。
当它的作用范围在1.5*10^(-15)米之内。当距离大于0.8*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吸引力,且随距离增大而减小,超过1.5*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急速下降几乎消失;而在距离小于0.8*10^(-15)米时,它的表现为斥力。
因此,想要制造致密材料,就必须要克服粒子间距小于0.8*10^(-15)米时表现为斥力的强相互作用力。www.ýáńbkj.ćőm
其次,就算是中子星内部,中子之间也是存在间距的。
这些中子之间的间距会随着中子星密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毫无疑问,间距越小,物质的强度越高。
通常情况下,原子之间由于距离“太远”,只会存在电磁相互作用力。
但致密原子材料就不一样了。
想要让材料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度,必须要竭尽全力压缩原子之间的间距。
这时候,强相互作用力便开始起阻挠作用了。
因此,无论是致密原子材料还是致密中子材料,其实都属于强相互作用力材料。
两者的最大区别,其实只是粒子的种类和间距问题。
和致密中子材料相比,致密原子材料的粒子间隙要大得多,相应的,材料强度也要低得多。
因此,在吕永昌看来,致密原子材料其实是迈向强相互作用力材料的过渡技术。
但不管怎么说,沾上了致密两个字,也算是一种超出了正常物质范畴的高强度材料了。
话虽这么说,但选择什么原子作为原材料,就又是一个令人头大的问题了。
和单调的中子相比,原子的花样可太多了。
不同的原子,最后产生的效果必然是不同的。
除了要考虑到原子自身的性质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原子的重量。
单个原子的重量微不足道,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但若是间距十分细微,甚至于完全相贴的致密原子。
试想一下中子星的密度和质量。
致密原子虽然达不到这种夸张的程度,但积少成多之下,它的质量绝不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
……
目标原子的筛选工作花了不少时间。
一开始,吕永昌根据大量的实验、测试和模拟数据,决定使用氦原子作为致密装甲的原料。
这其中有好几个考虑。
氦原子的性质较为稳定,又是宇宙中含量相对丰富的物质。
此外,它的质量较轻,制造成致密原子装甲也不会为星舰带来太大的负担。
至于什么金属原子……
因为自身质量的问题,它们甚至没撑过第一轮初筛,就直接被吕永昌淘汰在了备选名单之外。
至于为什么选氦原子,而不是选更轻的氢原子……
和氦原子不同,氢原子的化学性质并不稳定。
除非它变成氢离子或者和别的原子相结合。
当然,这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的。
利用足够强大的大统一场将这些氢原子牢牢锁死,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也就出在这边,这需要更高的操作精度。
以先前材料研究中心表现出的强相互作用力和大统一场操控技术来看,这个难度明显有些超标了。
简单地来说,便是输出已经够了,操作跟不上。
因此,根据吕永昌原本的计划,用氢原子构建的致密材料,是吕永昌心中的下一代装甲材料——质量更轻,强度更大。
再往上,也就是吕永昌的最终目标。
致密中子装甲。
……
计划赶不上变化。
尤其是在材料相关的研究领域,这句话更是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第一批致密氦材料刚在实验室中成功诞生,丁成旺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
根据吕永昌的教导,丁成旺成功对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制作装置进行了改良。
或许是因为运气因素,又或许是天赋和努力的共同影响。
丁成旺的最终成果远远超过了吕永昌的想象——强相互作用力操控装置,以及大统一场控制装置的操控精度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虽然致密中子材料的极限尺寸还是如同吕永昌的预测,被大统一场强度限制在了十厘米见方,但操控精度提升的大统一场控制装置却达到了致密氢材料的制造门槛。
于是……
致密氦成为了人联历史上最短命的一款高强度材料。
出生即退休。
……
在大量资源的堆砌下,仅仅一个月时间,三号材料实验室的致密氦生产装置便被改造成了致密氢生产装置。
一个月后。
吕永昌站在材料研发中心三号实验室的主控台前。
全息投影中,实质化光线构筑的“光板”明亮耀眼,映照着周围所有人紧张的神色——吕永昌除外。
他对自己的计算有充分的信心。
实验正式开始。
氢原子喷口从“光板”上方缓缓伸出,将大量的氢原子喷向“光板”。
这些高速飞行的氢原子,在即将与“光板”碰撞的那一刻,被周围的大统一场牢牢锁死在“光板”之上。
此时,如果用微观视角观察,就能轻而易举地观察到,这些氢原子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但随着实验进入第二阶段,在大统一场控制装置的推动下,氢原子之间的间距飞速缩小。
当它们的间距小于1.5*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出现了,一股逐渐强大的力量拉扯着它们相互靠近。
间距继续缩小,当间距小于0.8*10^(-15)米时,强相互作用力的表现形式转换成了斥力,它们尝试着将周边的氢原子推离。
强相互作用力操控装置于此时启动。
通过大统一场,直接对强相互作用力进行干扰。
直至这些氢原子之间的间距缩小至人类所能操控的极限,这个压缩过程才宣告结束。
上述操作往复循环。
随着“光板”之上的致密氢材料面积也开始逐步增大,
一平方微米,一平方厘米,一平方米……
实验室内,众人脸上的紧张情绪也开始逐渐消散。
庆贺胜利的掌声也终于响了起来。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吕永昌更新,第821章 致密原子材料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