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都市小说>小城情事>完结感言!
  终于写完了,我的苦难之作。

  之前在回复书友的时候说过,这本书算是《村里的那些人和事》的姊妹篇,与之有关联的,还有即将动笔的另一本书。

  我的想法是,用这三本书作为我的“农村三部曲”,从风貌、情感和精神三个不同的层面,展现新时代农民的生存现状。

  由此可以想到,下一本即将动笔的书,更多的重点是放在精神层面,这于我而言,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其实,从时间节点上就能看出来,《小城情事》比《村里的那些人和事》要早很多。《小城情事》是从2012年到2014年,《村里的那些人和事》是从2013年到2017年。

  当初计划的时候,确实是要先写《小城情事》的,按照最初的计划,“秋实”回到村里后,在家里休整了半年,就参与到林枫的机械厂里,这样,两个故事就完美的连接了起来。

  只是,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难度比《村里的那些人和事》大了很多,从设定开始,就否了改,改了又否,折腾了几个月,始终定不下来,无奈之下,就先写了《村里的那些人和事》。

  比如说,这本书最初的设定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但是,又觉得第三人称的写法不能充分表现主角内心的迷茫与挣扎,就改成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奇书屋

  改成第一人称后,在写大纲的过程中,又害怕以自己浅薄的写作水平驾驭不了,随后,又改成了第三人称。

  就这么改来改去的,一直到动笔的时候,都没能确定下来,干脆就写了两个纸条,用抽签的方式决定了到底是用第一人称还是第三人称,反正,不论用哪一种手法,心里始终没底。

  也可以说,我在面对这本书的时候,就像“秋实”面对他的生活,充满了纠结、无奈、挣扎和迷茫。而这纠结、无奈、挣扎和迷茫,也恰恰是一部分八零后农民,特别是为了生计而不得不背井离乡的八零后农民的真实写照。

  因为这本书的重点是写感情生活,而我在这方面的经历又是欠缺的,写起来就特别吃力,有时候,一句对话就要琢磨很长时间。

  故事情节全凭虚构,我却想写出日常琐碎的感觉,让人读起来像在看一本记录日常生活的笔记,这就需要把一次次的对话放到真实的场景中,还要结合每个人物的性格和说话方式,用较为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于是,每次写到对话的场面,都要先在脑子里架构出一个场景,再把对话的人物放进去,这烧脑的活,把我折磨的经常性失眠。

  按照消耗的脑细胞计算,说这本书是我的苦难之作,一点都不为过。

  就像春花说的那样,好与不好都已经成为过去,故事讲完了,是不是自己当初想要的那个样子,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又为下一本即将动笔的书,积累了不少经验。

  放下不是结束,而是开始,只有放下曾经的好或者不好,才能开始未知的好或者不好。好与不好,都是我们的生活,只要生活还在继续,这好与不好就会像四季轮转那样往复交替。

  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和鼓励,生活在继续,写作也在继续。已经连续讲了两个沉重的故事,准备讲一个轻松的故事后,再讲第三个沉重的故事。

  一本轻松搞笑的书即将上线,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账号,再次对大家的支持和鼓励表示感谢!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小城情事更新,完结感言!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