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都市小说>夏青木>宫崎骏新电影观后感: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如果你在夏日的东京街头,看到一个身披动森休闲衬衫,头戴宝可梦奔尼帽,肩挎喷喷腰包,鼻子里哼着星之卡比BGM,几乎把“任豚”两个字写在脸上的肥宅,那大约就是我了。

  我正以给新书取材的名义,走遍东京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拍拍照片,录录视频,上传小红书作为存档,方便以后写这些场景时对照着白描。

  (新书会慢慢准备,等这本好好写完休息一段时间再发,不用担心我搞什么双开,双开的作者都会太监或烂尾,这我还是有数的。感兴趣的可以去小红书看我拍的素材,看看有没有人能猜出我下本要怎么写,我估计是猜不到的,下本太天马行空了。账号名和作者笔名一样。)

  这些都是在工作和码字之余,周末抽出半天一天做的,哪怕我不去取材,更新速度也不会变快的哦。

  要说我身上还有哪里不像任豚的,那就是偶尔我也会哼一哼《天空之城》主题曲——

  这是我唯二能不看歌词从头唱到尾的日语歌,还有一首是哆啦A梦主题曲。

  宫崎骏老爷子的电影,我其实并不是特别喜欢,也并非每一部都看过。

  哪怕完整看过的那些作品,我脑中的剧情也已模糊了。

  但在看到新作的标题时,我有种不得不看的感觉。

  《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这是一个疑问句。

  以疑问句作为作品的标题,这便有些耐人寻味了。

  根据电影上映前了解到的信息,上个世纪的日本曾有本同名小说,也是宫崎骏非常喜欢的一本小说,但电影的内容并非改编自小说,只是借用了名字。

  我有预感,这借来的名字恐怕是宫崎骏对观众们的提问,他在人生迈入暮年的最后,向他所有电影的观众抛出了这一问题。

  这大约真的是宫崎骏的最后一部电影了,是他一生创作经历的总结。

  我想去看看,他想通过电影诉说什么话语,能否对我这颗咸鱼的心产生触动,让我的码字速度稍微变快一点也好。

  于是,抱着对先行者的尊敬,我前往了电影院。

  之后的内容涉及到严重剧透,不想被剧透的读者还请慎重翻页,建议最好是先收藏,看完电影后再来看。

  当然,因为不知道电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在国内上映,如果实在等不及,又不介意被剧透的,那便翻吧,翻吧!

  ……

  ……

  整部电影的剧情非常流畅,充满了奇幻色彩,我看得十分投入,中途虽也有过疑惑,但等耐心看到最后,便豁然开朗了。

  太棒了,我逐渐理解一切!

  可当我离开电影院,看到网上的评论,我又不禁陷入了疑惑。

  很多人都在说“看不懂”、“意识流”、“不好看”,与我个人的观影体验存在极大差异,令我一度无法理解。

  不过翻完许多评论,在脑中仔细回顾两遍电影后,我大概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了。

  因为宫崎骏老爷子本来就没有期待所有人都能立刻看懂。

  他所期待的大概是,在他离开人世后的某一天,当再有观众看起这部电影,或者他的其他作品时,会突然怔住,怅然若失,然后又似有所得。

  宫崎骏已经耄耋之年了,到了这个年龄的人,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认为人在看待时光与岁月时,有四重不同的深度。

  最浅的第一重,便是只看眼前,今朝有酒,不问后事。

  第二重者,会作长远打算,为将来的五年、十年进行规划。

  第三重者,跨越年岁的遮掩,直接看到了自己终将死亡的现实。这类人比较复杂,有些可能看穿生死,豁然开朗,成就非凡;另一些,则陷入不可知论,在麻木中摆烂,在泥潭中挣扎,在绝望中期待一点希望的光,便如同我。

  最后的第四重,是将目光放在了自己死亡之后,与那遥远的未来,自己不再存在的世界对话。

  并不是说你偶尔想到了某一重,你就算进入这重的状态了,这里说的是长期思维模式,以哪一重的见解作为自身采取行动的基准。

  这些状态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只代表个人的生活态度,又或者同一个人不同时期的生活阶段。

  很显然,宫崎骏的这部新电影,是建立在他已经接受了死亡即将到来这一基础上的。

  说到这,读者可能会吐槽,你要不要说得这么玄乎啊,是不是你过度解读了?

  别急,接下来会好好解释。

  我们回到电影剧情本身,为了不让剧透太过影响尚未观影之人的体验,我尽量去除具体的细节,将整部作品梗概如下:

  ①主角在现实中遭遇不幸,始终没能走出阴影;

  ②主角进入奇幻世界冒险,经历各种神奇体验;

  ③主角拒绝继续留在奇幻世界,选择回到现实。

  一些具体的重要细节,我们后面再分析,先来看这个梗概。

  其实单看剧情大纲,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甚至宫崎骏以前的许多电影,都有类似的流程,显得大同小异。

  关键点在于主角最后拒绝留下的原因。

  我看了网上的评论,有一个剧情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那就是主角和他后妈的关系。

  剧情第①阶段里提的童年不幸,便是主角童年时在火灾中失去了母亲,之后他的父亲续弦娶了母亲的妹妹(电影背景是七十多年前的日本),于是他有了后妈。

  ②这段里为什么会进入奇幻世界,其实就是进去救被困在里面的后妈。

  观众们不理解的一点在于,主角一开始沉浸在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虽然后妈对他很好,但他并不认可后妈,对后妈态度不好,也从来没有开口喊过“妈”,可在去救后妈时,为了让后妈愿意跟自己逃走,便喊出了“妈妈”。www.ýáńbkj.ćőm

  很多评论认为,这里的剧情处理莫名其妙,为什么突然就认同后妈,肯喊妈了?

  答案其实很简单。

  因为主角不是在这个剧情节点突然接受后妈的。

  如果主角真的讨厌后妈,为什么还要那么努力去救她呢?从一开始就可以不管,或者在遇到难关时放弃,可事实是主角一路无论遭遇多少难题,哪怕自己有生命危险,都没有想过放弃后妈。

  那么,主角到底是什么时候接受后妈的呢?

  我先不告诉你们。

  其实我自己在看电影时,也有个没想明白的地方。

  是关于主角和母亲的剧情。

  主角在②这个阶段冒险的后期,遇到了他火灾中丧生的母亲,不过并不是母亲去世后灵魂来到了奇幻世界,而是许多年前、还是小女孩时的妈妈。

  宫崎骏在这里玩了一把时间线,奇幻世界里的时间线是错乱的,连接了过去与现在的不同时代。

  主角父亲在主角和后妈失踪时,家里的老婆婆仆人们告诉他:其实这栋屋子发生过好多怪事,您已故的夫人小时候就神隐过一次,失踪了一年后突然再次出现,什么事都没有,甚至没有长大,也不记得发生过什么。

  主角在救后妈的过程中,遇到的正是当年被神隐的(青春版)母亲。

  在年幼亲妈的帮助下,主角救出了后妈。对母亲来说是救妹妹。

  之后,主角拒绝留在奇幻世界继承神位,选择回到现实,世界开始崩溃。

  主角为此不得不逃回现实世界,但母亲不肯和他一起回到现代,选择回去属于自己的时代。

  主角开口挽留:那样的话,你以后会被火灾烧死的。

  母亲却还是坚定地表示,必须要回到过去。

  然后主角就同意了。

  然后主角就同意了。

  然后主角就同意了。

  主角不仅同意,还同意得很爽气。

  我当时就震惊了,这特么也行,你明知道你亲妈回到过去后会遭遇不幸,还让她回去,这不赶紧拽着她一起回现代?

  哪怕理智知道过去不能改变,会导致时间悖论,但面对自己失而复得的母亲,难道不能试一试?或者至少分别时再纠结、再难过一点?

  可主角劝了一句,母亲没答应后,他就跟个没事人似的,和母亲分别,坦坦荡荡带着后妈回自己时代了。

  这段剧情是我当时无法接受的,一直到看完电影,仔细回顾了剧情,才总算想明白(明白是明白了,但我感情上还是不太能接受)。

  回顾下上一个问题。

  主角是什么时候接受后妈的?

  主角又为什么没有因为和母亲分离而难过?

  这两个问题答案其实是相通的。

  因为主角在电影中的某一个时刻,早已接受了母亲去世的这一事实。

  所以他才会愿意喊后妈“妈妈”,并且在最后和少女时代的母亲分别时,他显得那般平静。

  因为他明白,发生的事情已经发生了,哪怕他再难过再不愿意接受,过去也无法被改变。

  俱往矣。

  而他接受这一点的契机,便是——

  《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在电影前中期,主角得知后妈失踪,前往奇幻世界救人前,宫崎骏描绘的最后一段剧情,是他在自己房间里,发现了一本母亲生前给他留下来的书。

  那本书便是《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的小说原著。

  扉页上,写着母亲娟秀的字:“给长大后的真人。”(主角姓牧名真人。)

  这是电影标题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作品中出现,而主角甚至没有念出书的名字,只是无声地看着书名与母亲的留言。

  然后,他就坐下看书。

  看着看着,他开始痛哭流涕。

  书还没有看完,他已经泣不成声。

  这一段剧情很短,甚至给人种刻意没有加重着墨的感觉,就仿佛生活中平常的一个细节,让你突然回忆起一位已经故去的人,意识到那人是真的离开了,再也不会回来,于是你泪水夺眶而出,无法自己。

  我认为,就是在这个时刻,男主读了母亲特意留给他的书时,才真正接受了母亲去世的现实,嚎啕大哭一场,心态开始了转变。

  至于书中讲了什么,对观众来说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母亲通过这本书寄托的感情,那跨越了时空的母爱。

  主角接受了这一切。

  也正是在这段剧情后,主角得知后妈失踪,立刻毫不犹豫地出发去救后妈,哪怕察觉到前路充满危险,他也完全没有退缩和动摇。

  之所以很多观众看到后面主角喊后妈“妈妈”觉得突兀,是因为宫崎骏隐藏了主角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试图只通过行为来表达他的内心变化。

  这种做法无疑是冒风险的,如果观众没因为母亲留书这个情节被触动到,留下强烈的印象,后面主角喊后妈“妈妈”时,观众当然就无法理解。

  我看到很多人说,电影和小说原著根本没有关系,这说明确实有人没注意到小说原著在剧情中起到的重大作用。

  这段剧情对于喜欢的人来说是点睛之笔。

  但对于没看懂的人来说就是败笔了。

  我不打算纠结宫崎骏剧情处理的好坏,作为一个创作者,剧情没让观众看懂并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但我又自认为看懂了,所以恐怕无法给出客观评价。

  反正他自己也不在乎评价。

  我仅仅想给大家解释清楚,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剧情逻辑。

  其实抛开画面、音乐等方面的优点,单纯只看电影中主角救后妈这个故事的完成度,我大概只能打到3.5星(满分5星)。

  真正触动我的,是以上这些剧情超越电影之外,映射到现实中的诸多隐喻,这也是我接下来要说的。

  看到一些评论提到,电影里有很多和过去作品相似的场景、十三块积木代表宫崎骏的十三部作品、吉卜力粉丝狂喜,云云。

  这些我统统不想讲。

  找彩蛋这种事情,对粉丝来说确实很快乐,但我又不是吉卜力粉丝。我来日本后只想过去哆啦A梦博物馆,完全没打算去吉卜力博物馆的。

  我想和大家聊的,是这部电影更本质的一些东西,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的东西。

  那就是——

  宫崎骏快要离开我们这个世界了。

  接受采访时,他曾说过,做好了电影还没完成就去世的心理准备。

  他正是在这种状态下,完成了这部电影。

  在电影中,是主角的母亲留下了《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本书。

  若干年后,主角读到时,感受到了母亲确实已经离去的事实,以及她想要传递的感情。

  那么,在现实里,是谁留下了《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这部电影?

  若干年后,当再有观众们观看电影时,又会想起哪位故去之人,从而百感交集?

  是宫崎骏本人。

  我们再来看一遍电影的剧情大纲吧。

  ①主角在现实中遭遇不幸;

  ②主角进入奇幻世界冒险;

  ③主角结束冒险回到现实。

  再看一遍,然后我们将这三句话替换成现实中的场景:

  ①你在现实中有各种各样不快乐的事;

  ②你看了场电影和主角一起经历冒险;

  ③你看完电影重新回到不完美的现实。

  我们进入电影院欣赏作品的过程,不就和主角进入奇幻世界冒险如出一辙吗?

  幻想中的世界有童话、有美好、有恐怖、有危险,但无论如何,最后我们都要回到现实。

  当主角回到现实时,封面上那只鸟问他:你为什么还记得那个世界的事,其他人都会忘记的。

  然后发现是主角带出来一块创世积木,鸟又说:没事,上面的力量不多了,你很快就会忘记的。

  而在现实中,当你刚看完电影时,你会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仿佛这是独属于你的冒险。

  但久而久之,电影的剧情也终有一天会模糊,会淡忘。

  当我理解到这一层时,便觉得什么3.5星,什么5星满分,对于这部作品来说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归根结底,宫崎骏并不在乎观众们能不能看懂。

  他甚至不在乎观众会不会一直记住他。

  或许会有人从电影中获得信念和力量,或许会有人觉得很无聊,或许会有人看完就忘。

  都无所谓。

  宫崎骏只是把这部作品和他所有的作品都留给了这个世界。

  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在他离去后无限遥远的岁月里,当又有观众找到他的作品并看完时,或许能在恍惚间,听到一位老人笑着问道:

  电影已经结束,该回到现实啦。

  悄悄告诉我,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

  放心,我不会说给别人听的。

  反正,你很快就会忘记这件事哒!

  ——————

  (作品本身其实还有很多值得讨论的地方,但我想讲的已经讲完了,纯属个人理解,一家之言,有不同见解也很正常,感谢大家能看完。)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夏青木更新,宫崎骏新电影观后感:你们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