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都市小说>吃饭穿衣>第 625 章 樊一蘅
  革命军在四川战场上风卷残云式的战争,让泸州、宜宾一带的以樊一蘅为首的摇摆不定的大明儒学官吏集团终于下定了决心——投靠到革命军阵营中!

  在樊一蘅等人看来,代表大明的永历政权确实没什么指望,他们连近在眼前的大西阵营的孙可望等人都说服不了,致使孙可望等一直在观望。

  如果樊一蘅等不及早做出决断投靠革命军,等到革命军摧枯拉朽般消灭了四川清军之后,恐怕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自己。

  革命军“解放”全四川的意图非常明显,他们不可能在四川范围内还保留着“政治独立”的樊一蘅集团。

  与其届时革命军兵临城下逼迫自己投降,不如识相些,早早地归顺到革命军阵营。

  在当今这个世界上,也只有革命军敢跟满清大规模正面作战,并且还有点“狂妄”地对外发布了制胜时间表——年底之前拿下四川清军!

  从目前态势来看,革命军根本不用等到年底,恐怕再有一个半月的时间,革命军就能将四川的清军全部消灭掉。

  只要革命军消灭掉了四川清军,解放了全四川,革命军在这个世上的声誉就会“如日中天”。

  相较之下,大明的永历朝廷就成了微不足道的萤火虫,禁不住革命军一口气的吹。

  说到革命军的“如日中天”,还跟《革命之火》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有关。

  从五月中旬开始,《革命之火》便发表文章称革命军在房山得到了总计约八亿两的银子,单单提成奖赏给李过的银子就有八百万两。

  革命军有了银子后,就可以在各处工地投入大量的人力。

  七月中旬,革命军终于修通了成都到广元以及广元到汉中之间可以通行马车的大通道。

  虽然这条通道最窄处仅仅通行一辆马车,但是大部分区域可以并排通行四辆马车。

  而《革命之火》宣称的“马车”,仅宽度就达六尺(两米)。

  《革命之火》上提到的新式的计量单位,革命区之外的人原本是没有概念的,多亏《革命之火》非常贴心地在新的计量单位后面用括号标明了常用的计量单位,外人知道革命区的两米就是六尺多不到七尺的意思。

  新修通的“蜀道”,最窄处都有六七尺宽,这样的“蜀道”岂非就是一条“天路”?

  此前,从成都运送一车(《革命之火》标注的一车是半吨,也是革命区的一千斤,折合革命区之外重量单位约八百斤)货物到汉中去,此前需要最少四匹健骡约一个月的时间。

  此时,《革命之火》上说这样多的货物只需要一匹骡子,用最多二十天的时间。

  运送同样的货物,不但节省了约三分之一的时间,而且还节省了大量的“劳力”,使得运能(《革命之火》上提出的新名词)提升了约六倍。

  “蜀道难”从此不再是“蜀道难”了,在革命军眼中变成了“蜀道易”。

  运能提升了六倍,也就是说革命军此时可以将六倍于以前的四川货物运送到汉中和天水地区。

  此前革命区的天水及以北以西地区能用四川运送过去的粮食多养活一个人的情况下,此时可以多养活六个人。奇书屋

  革命军放弃了宁夏和关中,全力拿下四川,目的就是夺取《革命之火》上宣称的“天下粮仓”。

  革命军拿下了四川这个“天下粮仓”,从此就再也不受饿冻之苦。

  有了充足的粮食,再加上革命军最近得到的八亿多两银子,革命军一时间成为了这个世界上最富有强大的军队,革命区也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富庶繁荣的“国家”。

  最富有繁荣的国家,动用他们最富有强大的军队,想得到整个天下,那还不是手到擒拿?

  革命区发行的《革命之火》这些年来不间断地每三天一期,已经成为诸如樊一蘅之类有着政治头脑和抱负之人的必读刊物。

  《革命之火》上一般在第一版上会刊登几篇姬国卿的讲话和论述,第二到第四版则是革命区其他一些人的实事评论和革命区的一些趣闻轶事,在第四版上还同时刊登了不少介绍革命区制造的新奇货品的文章,《革命之火》称之为“广告”。

  在革命三年正月早期的《革命之火》上面,整个第三、第四版都刊印了革命区发行的纸币图案,只不过那些图案都是统一颜色的,跟传说中的五颜六色完全不同。

  在八月初,经过多方努力,樊一蘅终于凑齐了一套革命区的华夏币。

  在樊一蘅看来,革命区发行的华夏币简直就是登峰造极的艺术品,用来当货币使用,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见到了百两华夏币正面姬国卿的肖像图后,樊一蘅终于算是见到了姬国卿的真实相貌。

  百两华夏币上面的姬国卿肖像,没有一丝的威严庄重之感,显得姬国卿极其的和蔼可亲、笑容可掬,如果自己的故旧老相识一般,没有一丝的违和感。

  樊一蘅真想不通,这么样一个笑容可掬甚至说是嬉皮笑脸的青年,怎么就有如此大的神通?

  也正是见到了百两华夏币上面姬国卿的肖像,见识到了姬国卿的和善可亲神态后,坚定了樊一蘅投靠革命军的心。

  也许《革命之火》上说得对,革命军那里没有贵族平民之分,革命区所有的革命者都是地位平等的华夏百姓,包括姬国卿。

  正是因为革命区那里没有地位阶级之分,革命军司令姬国卿才看起来跟邻家大男孩儿一样,显得那么随意、亲善、友好。

  还有一个让樊一蘅等下定决心投靠革命军的原因是,整个七月份,四川革命军的总指挥,革命军司令姬国卿的兄长姬国栋去了两趟遵义,跟遵义方面的大西余部接触了两次。

  如果大西余部先自己一步投靠了革命军,自己再接着投靠革命军,那就彻底成为了鸡肋,因为届时自己是被革命军团团包围之下无奈投靠革命军的。

  此时,遵义那边态势不明朗,樊一蘅必须赶在大西余部孙可望等之前投靠革命军,占得一些先机。

  等到大西余部跟着投靠革命军,那也是受到了自己归顺革命的胁迫。

  还有让樊一蘅等人下定决心归顺革命的原因就是,归顺了革命军之后,他们同样还是富人,因为主动归顺革命军时,自己的房产、钱粮都不用充公。

  身边现有的例子就是杨展,这个杨展归顺革命军后,家中数十万两银钱依然是杨家的。

  在革命三年春季,杨展获准在乐山地区“投资”(《革命之火》新词语)创建了姬家华夏制品公司辖下的以纺织为主的分公司。

  杨展的华夏制品公司分公司,全部的厂房、机器、原料购买、招募工人需要的银钱全部由杨展拿,姬家不出一文钱,姬家提供的只是一些相应的技术指导。

  这样的一个由他人提供“资金”(《革命之火》新名词),由姬家提供技术指导的分公司,姬家只占一成股份(税后的净利润),剩下的九成中杨家按规矩缴纳了税金和支付了工人的工资后,就全部是杨家的。

  据杨展透露,全部算下来,杨家创办“华夏制品公司”分公司后,净落到手的利润约占总产值的三成一二,等于是杨家全资创办的华夏制品公司分公司,杨家可以净赚的钱是姬家的三倍多一些。

  虽然杨家在乐山创办的华夏制品公司分公司还没有安装机器投产,但是据杨展初步估计,一旦分公司机器安装完毕开始生产,每个月杨家可以赚到最少五千两华夏币。

  五千两跟杨展前前后后花销的三十七万多两银子比起来是太少,但是这可是稳赚不赔的长期买卖,就算一个月仅赚五千两,那么五六年下来不就收回投资成本了吗?

  再说,净赚五千两还是刚开始投产的时候,随着工人技术的不断提升,新的机器不断安装到位,每个月的净利润会不断增长。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吃饭穿衣更新,第 625 章 樊一蘅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