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虎蹲炮去对付革命军,根本就是儿戏,这也是多铎放弃这四条通道的原因。
在此之前,陈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等,都是关中到汉中的主要通道,自来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自从蒙元灭宋期间,双方开始使用火器以来,笨重且威力巨大的火器不容易从这几条通道通过,这几条通道便从此废弃。
整个明朝,只对武关道进行了修筑和拓宽,没有对陈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进行维护和修筑,这几条只适合冷兵器作战使用的通道基本上已经废弃。
战争是残酷的、是诡异的。
革命军虽然将主要兵力部署在秦岭山中的太白县、留坝县、柞水县、佛坪县、蓝田县、商州县。
但李过和姬国卿都不确定多铎会从哪一条道路进入攻击革命军。
万一清军选择从不利于大规模行军的陈仓故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进攻时,革命军在这几条通道上没有任何的防御部署,清军不就可以长驱直入进入到革命军的腹地了吗?
这些通道上,很多地方连车辆都无法通行,只能使用独轮小推车,有些地方连马匹通过都非常困难。
为了不让清军进入到秦岭山腹地,革命军在每处险要关隘处都进行了布防。
只不过,这些地方连革命军可以拆卸成零件的火炮都无法搬运到位,清军的红夷大炮就更不用提了。
因此,这些地方布置的革命军兵力不但很少,最少的仅有一个排,而且仅仅配备了少许的手榴弹。
万一清军选择从这些地方进山的话,革命军依靠有利地形可以将数千清军阻挡在关隘之外。
在这几条通道上,险要之处两个人并排行走都很困难,有再多的清军,他们也得一个一个通过,其他人只能在后面远远地看着,焦急地等着。
因此,这些地方布置一些革命军的话,那可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革命军那里有火器,自己若无火器跟革命军交战,那只能是送死。
因此,清军不管是多铎还是阿济格,这一次都非常倚重他们的火器,尤其是红夷大炮。
他们对革命军展开攻击时,如果红夷大炮无法到位,他们是不会从这个地方进行攻击的。
比较谨慎的多铎,来到西安两个多月后才跟革命军交战,并且选择在蓝田县作为切入点,就是经过无数次的对比思考之后决定的。
其实,就算多铎夺取了武关道,他也只能打通关中到河南南阳之间的通道,想进一步到汉中地区,还是非常困难。
多铎做出这样的选择,目的并不在于进入汉中。
秦岭山中到处都是革命军的人,就算多铎进入到了汉中,汉中南北的秦岭山和大巴山都有革命军,多铎进入了汉中就等于进入到了革命军的包围圈。
届时,多铎会成为第二个豪格,被革命军关起来成为“瓮中之鳖”。
对付革命军,最有效的攻击路线就是阿济格选择的一条道路,只要把革命军赶进秦岭山中,就等于初步消除了革命军给大清带来的威胁。
多铎夺取了武关道,就是切断革命军通过秦岭山向东挺进中原的路线。
多铎非常清楚,想将革命军斩草除根的话,眼下来说非常困难,把革命军控制在大山之中,即便是暂时将四川也让给革命军,那也是剿匪工作的重大胜利。
北路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大有南下掌控全宁夏之势。
等到北路军彻底掌控了宁夏,多铎会选择从陇山北端的固原一带入手,协助北路军把革命军赶进西秦岭山,把渭河沿岸、黄河沿岸的比如说天水、兰州等地真正控制在大清手中。
出兵蓝田县,一来是切断革命军挺进中原的路线,二来是牵制革命军,让阿济格的北路军进一步取得更大的战果。第三,也是声援四川的豪格,让豪格知道朝廷没有像革命军《革命之火》说的那样,是想借机陷害豪格。
最后让多铎做出这样选择的,还来自于革命军,或者说来自于革命军的《革命之火》。
阿济格的北路军在宁夏取得一系列的胜利,这一点革命军并没有避讳。
《革命之火》上明确地指出,革命军在宁夏的失利,一来是因为战线拉得太长,后援补给难以到位;二来是宁夏汉人太少,回人占主导地位,回人对革命军还不太了解,存在着对革命军的怀疑和敌对思想,致使革命军在宁夏陷入了孤立;第三,革命军对清军的火器考虑不周,在火器方面受到压制,极大影响了革命军的战斗力。
可以说,《革命之火》对革命军在宁夏的失利评价还是比较中肯的。
让多铎感到佩服的是,接连丢失了那么多城池,姬国卿在《革命之火》中没有一句批评宁夏革命军的话,并多次鼓励革命军,胜利终属于革命军,清军迟早会被革命军打败。
在《革命之火》中,姬国卿还提倡宁夏被清军打败的革命军,接下来化整为零跟清军展开游击战,在敌后骚扰清军,配合大军最终战胜清军。
多铎不知道革命军的游击战是什么战术,但多铎单从《革命之火》上面已经发现了革命军的长处,开始对大清担忧起来。
革命军在宁夏北部吃了败仗,这是极其影响士气的事,革命军的高层绝对应该避而不谈,可人家不但没有避而不谈,还宣扬了革命军在宁夏北部的几场战斗中,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气概,以少数兵力对抗数倍于自己的敌人,丢失阵地是难免的。
难能可贵的是,革命军在坚守阵地的时候,对敌人造成了极大的杀伤,让敌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革命军三师的各旅,都是革命军的英雄、楷模,他们为捍卫革命军的声誉打出了革命军的声威,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更让多铎感到佩服的是,在《革命之火》中,姬国卿对城破后投降的革命军参谋郝永忠也没有任何的指责。
反而,赞赏郝永忠在战斗中杀死了十七名清军,是革命军当中少有的勇士。
郝永忠最后投靠到清军阵营,那是为了保全更多革命斗士性命而做出的无奈之举。
革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革命者必须有着为革命流血牺牲的精神的同时,也可以保留部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思想准备。ýáńbkj.ćőm
革命司令部相信郝永忠投降清军不是真心的,而是被迫无奈的。
革命司令部更相信郝永忠在合适的时候,会重新回到到革命队伍中来。
革命司令部对所有回归到革命队伍的迷路者,都敞开了大门,希望郝永忠这个迷路者尽快找到回家的路,重新回到革命者的家中。
不得不说,姬国卿在《革命之火》中这么一说,郝永忠在清军阵营中还能呆下去吗?
姬国卿这样说,其实是用极其温和的话,把郝永忠往绝路上逼。
《革命之火》提出郝永忠投降清军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那不是在宣扬郝永忠“身在曹营心在汉”吗?
接下来,郝永忠需要表现出多么大的诚意,才能取得清军的信任啊!
郝永忠如果被清军给杀死了,日后谁还愿意投降清军?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吃饭穿衣更新,第 491 章 政治攻势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