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穿越小说>明末之席卷天下>第666章 血亏的一年
  没多久,夏尚絅又问,德王府现在有多少田?

  下面人答,一万亩。

  “。。”夏尚絅直接要喷血。

  明末几大宗室的德王府只有一万亩?夏尚絅当然不信,把簿册拿来。

  答,簿册没了,清兵入城,一把火全烧了。

  “。。”夏尚絅。

  又问,现在德王府地契还有没有,在谁手上?

  答,地契有,在刘大人刘都宪手上。m.ýáńbkj.ćőm

  “田呢?”夏尚絅有种不好的预感。

  “都分给流民了啊,朝廷让迁移流民充济南,刘都宪一直在干呢。”你不给田,谁住过来。

  邵捷春生气道,我记得德王以前不止这么点田,大明开国初就一次分了数千顷。

  答,那就不知道了,开国的事,谁还记得。

  要不几位大人去京师查一查,看看德王到底有多少田。

  “。。”这么怎么查?别说德王不在,就算在,恐怕也数不清他有多少田。

  又有人道,德王仁贤,多次卖田赈济灾民,卖了不少田呐,还有,清兵攻城,德王以田为激励,鼓动军士百姓血战清兵,也卖了好多。

  “。。”这就离谱。

  卖给谁了?

  好像也是刘都宪。

  “。。”三人面面相觑。

  大人你不信你自己去看啊,刘都宪有地契呢。

  当下左右布政使,按察使,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连夜写奏折状告刘元倾吞国有资产。

  崇祯回复,知道了,轻描淡写三个字。

  人家刘元一年要给朕三十万银,你们叽叽喳喳什么啊。

  崇祯也不想这么轻描淡定,可他能怎么办呢?

  斥令刘元交出来吗?

  这些田在大明皇朝宗室手上,一两银都不交给崇祯交给朝廷。

  在刘元手上他还能上交三十万两。

  而且说实话,没人能数清各宗室有多少田,有些宗室能吞并别人的,有的宗室混的不好,还能卖田。

  从大明立国到现在,谁都搞不清一个宗室有多少田。

  于是德王府最后被定田一万亩,充公后,又分给流民用来移民入济南。

  十二月时,刘元突然决定分房。

  由布政司下通告,济南城所有人都腾出自己住的地方,由官府统一分配。

  那些占着别人商铺房屋的大急,为什么啊,我们本来就住这里的。

  没有为什么,统一分配,前面所有房契全作废,分房后制定新房契。

  此时刘元已经来了近半年,吏员和兵马都到了位,稳住了脚步和局面,终于来动真格的。

  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三人也没意见,因为有意见也没有用。

  干这事的都是下面的吏员,不需要他们。

  而且三人进城后,分到的都是很小的房子。

  每次刘元都说,其他大屋都是积尸有恶臭,还没清理好,你们先住着吧。

  要么你们住布政司衙门去。

  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先将就。

  真是没办法,济南城全是刘元的人,他们的命令也没啥用。

  中间有曾有十几个吏员想拍他们马屁,帮他们办事。

  结果第二天被兵士带走,然后全家驱逐出城。

  这种事情一多,大伙就心知杜明。

  济南城里,你只能听刘元刘都宪的。

  济南城各衙门任何事情,都要向刘都宪汇报。

  刘都宪同意的,三司不同意,都能干下去。

  刘都宪不同意的,三司都同意,也干不下去。

  赵光抃、夏尚絅、邵捷春不服气,也得忍着。

  举报到崇祯那里,崇祯就问,你们一年能给我三十万两银吗?

  三人顿时无语。

  现在刘元分房,先给三人每人分了一大块。

  都是以前德王府的地盘,每人两个大院,十几幢房,占地十几亩。

  这下三人当然满意了,主要还有家属也在。

  然后刘元派人把新的房契送到他们手上,这,这,这,就更满意了。

  没有人会和钱过不去。

  大明朝有好官,但好官也需要钱。

  夏尚絅算比较同情百姓的,但也喜欢钱,同情百姓与和喜欢钱不冲突啊。

  刘元把济南分为几区,一个区全是官员和吏员所住,在最好的地置,并配上商业街。

  第二个区是原城里的百姓商人,第三个区是后面移民进来的百姓。

  前后用了两年时间的移民,才把济南人口回到清兵屠城之前。

  城中所有商铺先被布政司没收,再分配,跟着刘元干的都能分到好铺位。

  分铺位的时候,就开始定商业税,按登莱两地的标准,等两年后人口上来,再提升。

  刘元和张其栋等在济南移民,囤田,分配房子的时候,快已经进入崇祯十三年,这年的大明朝,农民军和满清、丁毅都没闲着。

  而丁毅看完济南,和刘元下一目标任务后,就前往临清看王卫忠。

  临清是山东总兵驻地,王卫忠部就驻守在这里。

  以前这里是刘泽清驻的,刘泽清走时,居然带走一万两千兵马,可见他当山东总兵这些年,混的挺不错的。

  但好歹临清算是个上县,人口多,经济实力不错。

  明朝把纳粮十万石以上为上县,六万石以下为中县,三万石以下为下县。

  所以别看临清是个县城,实力很强。

  因为他这个位置很重要,不然明朝也不会让山东总兵驻守这里。

  临清位于山东省西北部,漳卫河与古运河交汇处,与河北省隔河相望,是山东西进、晋冀东出的重要门户。

  临清县处在南北大运河沿岸,绾毂南北,南连徐、淮,北通天津、北京,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而且早在永乐年间就已进入全国33座有名的商业城市之列了。

  明代临清人口有三部分:一部分是编户平民;一部分是游宦侨商;一部分是临清卫军户。

  明英宗时期,临清有编户3520户,当时每户平均7.83入,相当之高了,因此,当年就有有人口27561人。

  历史上明年,就是崇祯十三年,临清统计丁数为一万零六百四十九。

  现在也是大概在这个数左右。

  看清楚这里是指丁。

  明朝丁是指成年男人,女人称口。

  临清成年男丁就有一万多,那全县人口数最少三万到四万。

  而且这些统计里,还不包括过往的行商,驻留的商户等等。

  丁毅到后一问王卫忠,王卫忠说按当地记录,现在临清约有五万多人口,相当发达的一个县。

  但他目前正在清丈田地,重计人口,真正的人口,真会多,不会少。

  而且这是刘泽清在这里带走一万多兵马的情况下。

  临清人口这么多,也有这次满清入关表现有关。

  山东连济南都被攻破了,临清却没被打破。

  这边商人多,大力给钱,支持守军,老百姓也往这里跑,过后,大伙都觉的临清安全,也不走了,现在附近其他县也有人往这边跑。

  所以现在临清人口超多。

  关键临清有官方水道驿道,来往方便的很,大明很多地方的商户都能往这边来。

  所以临清是山东境内,此时仍然是最有名的商业城市之一。

  难怪刘泽清在这里赚的盆满钵满,都不肯走,要不是忌憧王卫忠兵马精锐,敢和清兵打,估计刘泽清都不愿意移镇。

  丁毅到了之后,看到临清的水道,真是觉的这里太好,这个地方必须要守住。

  大明把这里定为山东总兵驻地真是有原因的。

  官方的驿河道,往北一直通到天津,这让丁毅的兵马和装备,都可以从旅顺发到天津,再从天津运到临清,实在是太方便了。

  从临清往天津,一路上的水道要经过德州,和沧州。

  德州也是济南府的四州之一,沧州属于河间府。

  丁毅现在管不到沧州,但可以管到德州,他给王卫忠的任务是一年后要有八千兵马,四千驻德州,四千驻临清,牢牢控制山东境内的这段官方驿道水路。

  临清这边军户很多,自大明立国以来就是驻军地,刘泽清带走了一万多人,当地还有五万多人口,王卫忠按路超他们在胶州的做法,量田收税,当兵免征一成税的方式,相信再征五千兵马不是给事。

  十月上旬丁毅走后,王卫忠就在临清开始征田税和商业税,他的目标是赚钱,用来补贴蓟镇徐敷奏的投入。

  王卫忠七月份到临清,来时带了三千兵马,和少量的工匠医生等,没有带吏员。

  当时丁毅为了控制济南,给刘元抽调了一千吏员。

  如今天津沈世魁要增兵,又抽了大量的囤兵过去,所以丁毅没给王卫忠吏员,让他自己解决。

  这边人口众多,且有大量的军户。

  王卫忠来后先查验人口,从当地县衙得到的资料是一万三千多户,五万多人。

  有了登莱两地的经验,王卫忠知道,地主和缙绅们都会隐瞒人口,大量的奴仆,甚至佃户都不会被统计在里面,真实的人口,肯定更高。

  地主和缙绅之所以隐藏人口,一是为了少交税,因为有时官府会按人头来收税,二是为了少出徭役,地主和缙绅被分配到徭役时,通常也是出钱找人替找,少徭役,自然就少出人,少出钱了。

  第三点还可以囤集人手,练为家丁,从而保护自己家族和利益和财富。

  十月八日,王卫忠在临清召吏员。

  吏员要求,普通百姓或下层军户,成年精壮,有识字的当然优先。

  消息一出,全城哗然,必竟在大明朝,大伙还是很愿意当吏员的。

  而且王卫忠这边吏员的待遇可以说非常好。

  首先包吃,这一点在整个大明其他地方都是没有的,丁毅现在粮多,又能从水陆两路运过来,囤田也不错,所以丁毅控制的地盘上,吏员们都包吃。

  别看包吃这么简单,其实一下子解除了吏员们的后顾之优。

  他们至少自己能吃饱了,吃饱了才有力气干活啊。

  然后是每月五钱银子,每干满三年加一钱,最高二两封顶。

  仅银子,吏员每年能拿到六两,听起来好像有点少,但王卫忠包吃,这是纯到手的,算是比较高的。

  明朝县衙从九品官的俸禄是全年60石,这是明初制定的。

  在万历时,本色俸为42石,折色俸为12石。

  实际拿到手,实米为12石,折银俸为25石。(这个折银俸就不好说了,假设万历时一两银能买一石米,朝廷就是要给从九品官25两银或二十五石米,但现在二两银买一石米,你以为朝廷会给你五十两银?错,朝廷可能反过来给你十二石米,总之什么不值钱,朝廷肯定给你什么。)

  另外的折绢俸,折布俸都是一样。

  现在明末是米难求,银也难求,但山东这边,特别临清这里,米银都不缺,那就无所谓给什么。

  明末最重要的还是吃饱的问题,丁毅首先保证他们吃饱,那到手五钱银,是相当吸引人。

  王卫忠到了不到一个月,就招满了一千吏员。

  然后和胶州登莱一样,先集训半年。

  有的学量田,有的学收税,有的学捕快,所有人还要队列训练,好吃好喝供着,前期是登州大量的银子哗啦啦的支持他们。

  现在全是投入,但丁毅也不急,等这边吏员训练好,当然就是开始收钱的时候。

  其实据说明末巅峰有两亿人口,大明帝国的人是不少的。

  但满清几次入关,烧杀抢掠,全是在这边,使得大量的人口要么被抓,要么被杀,要么逃走。

  所以现在这边人口奇缺。

  以丁毅的经营能力,只要没什么战事,给他两年时间,王卫忠和沈世魁都能赚钱,然后和徐敷奏那边形成收支平衡,这样丁毅就不用贴钱给三镇。

  至此,经过这次入关之后,崇祯的调整,让丁毅拥有从山海关后面的蓟镇,到天津然后山东,大明关内东北方向有一大半地盘,到了丁毅手上。

  这些地盘全加起来,面积已经有整个山东省这么大。

  按丁毅走时给他们下的目标。

  争取明年这个时期,蓟镇要囤田二十万亩,天津囤田十万亩,临清囤田十五万亩,三地为丁毅增加四十五万亩田。

  三地战兵,分别要达到一万五,八千,八千,囤兵都要各有五千以上。

  说实话兵员难度不大,但囤田这个难度还是有点大,主要看各镇配套的耕牛和农具,还有水渠建设能做到什么地步。

  而因为三镇新开,又是增兵又是囤田,丁毅今年开支大增,投入在三镇的前期费用上,估计合计能达到一百五十万两以上。

  崇祯十二年,丁毅注定又是血亏的一年。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明末之席卷天下更新,第666章 血亏的一年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