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上的大郎君没事,那就意味着陛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
看着儿子脸色苍白,神情憔悴,张春华知道这些日子他是受了不少苦。
在确定司马师身体没有什么问题后,这才让人扶着他回到自己的院子,然后又吩咐儿妇夏侯徽好好照顾好他。
夏侯徽让人熬了肉糜,亲自一口一口地小心喂着司马师。
看到他恢复了不少精神,这才问了一句,“阿郎这是无事了?”
这个“无事”,自然不是身体上的无事,而是“浮华朋党”案上的牵连。
司马师听到夏侯徽的问话,身子微不可见地抖了一下,然后闭上眼睛。
这才敢在喉咙里发出一声含糊不清的“嗯”。
算是回答夏侯徽的问题。
夏侯徽松了一口气,“无事就好。”
看到他这个模样,只当他是受了惊吓,不愿意回想这些日子的经历。
她小心地扶着他躺下,然后又帮他掖好被子,这才轻轻地出去。
听到关门的声音,司马师这才睁开眼,正好看到屋门关紧前的那一抹身影,眼中有愧疚,也有痛苦。
建兴八年的开场大戏,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魏国皇帝想要纠正年青士子的风气。
但实际上,对朝堂上的不少老狐狸来说,这里头还有更为深刻的东西。
司马师被牵连其中,并不是一个特例。
但凡涉及其中的年青士子,基本都是世家子弟和权贵子弟,而且还是最有名气的那一批。
也就是说,这次浮华案,直接打压了不少世家和权贵的年青一代,他们在未来的几年,只怕别想再得到起用。
曹睿这一次的雷厉风行,当真是一下子就打到了某些人的七寸上。
让这几年来有些得志忘形的世家顿时惊醒过来:当今皇帝年纪看着不大,但心智和手腕却是不可小视。
“既树立了威望,又压下了世家的势头,同时还能让新法顺利展开。”
“我当年离开洛阳前,曾问过刘子扬(刘晔)对陛下的看法。”
“刘子扬盛赞陛下有秦始皇、汉孝武之俦。如今看来,果不其然啊!”
司马懿也不知是赞叹还是感慨,对着从洛阳赶过来的张春华说道。
张春华听到司马懿这个话,当下又气又急:
老娘大老远地赶过来,是问你我的儿子以后怎么办,不是来听你在这里称赞皇帝。
再说了,你是个什么人,我不知道?这里又没外人,你在这里表忠心,谁又能知道?
“自黄初设九品中正制以来,不少豪右人家自以为得势,不知收敛。”
“且从武皇帝到如今,有不少历经三代的老臣……”
司马懿话还说完,只听得张春华一声河东狮吼:“司马仲达,我只想知道,我儿以后当如何,不是来听你讲这些朝中之事。”
司马师如今不便出府,张春华就亲自过来找司马懿。
当年曹操第一次征僻司马懿,司马懿假称有风痹之疾卧床难起。
后来有一次晾晒书籍,忽遇大暴雨,司马懿不由自主地去收书。
家中惟有一个婢女看到此事,张春华担心司马懿装病之事泄露出去招致灾祸,便亲手杀死婢女灭口。
然后还若无其事地亲自下灶烧火做饭。
由此可看出,张春华不但智识过人,而且手段比起一般男子,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便是贵为骠骑大将军的司马懿,对这位正室夫人既看重,又有些敬畏。
如今听到她这么一吼,司马懿只得解释道:“细君有所不知,此事乃是陛下亲手谋划,正是与朝中有关。”
“什么意思?”
张春华问道。
司马懿叹了一口气,“陛下与文皇帝不同,更类于武皇帝那般重法度。”
“更何况,武皇帝曾提拔了不少庶门进入朝堂,然自黄初起,豪右大族极盛一时。”
“此次浮华朋党案,其实是陛下欲独掌大权,警告朝中元老,同时还顺手打压豪右权贵。”
“咱们现在这位陛下,心里可是有大志之人呢。”
这几年来,陛下一直想独揽朝政,他把自己几位掌有实权的辅政大臣都外派,就是为了能减少自己等人对朝政的影响。
可惜的是建兴六年的那两场大败,让陛下的威信无法树立,以致掣肘颇多。
其中以朝中历经三朝的元老们与豪右大族为甚。
而且从陛下设置律博士,亲自观看狱讼审理等行为,就可以看出其对法度的重视程度。
偏偏豪右大族又正是实施法治的最大障碍。
所以一场“浮华朋党案”下来,这位陛下一举数得。
听到司马懿这般分析,张春华这才明白过来,原来“浮华朋党”一案,竟还有这等内情。
“你既早知有这事,为何不早早提醒大郎?”
张春华想通了一点,怒气更甚。
司马懿苦笑:“细君,我何尝没有提醒?我让他回洛阳前,就曾数次提醒他,只是他年少气盛,一直未能听得进去。”
“再说了,这等宫中秘事,我本就不能说太多,且我亦是在老臣之列,又是居辅政之位。”
“若是我所言被人知晓,只怕到时候我们司马家,就不单单是大郎出事,只怕我亦要牵连进去。”
“而且,我也没有想到,陛下竟敢做到这一步。”司马懿说到这里,眼中闪着阴沉之光,“朝中不少重臣的儿子,皆在打压之列。“
“我们这位陛下独掌朝政之心,切矣!”
谋算了大半了辈子,司马懿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还是小看当今这位陛下。
他本以为,此次最多也就是下诏严厉斥责一番,没想到竟是下了狠手。
张春华本就是胆识过人的女子,别的女子听到有人胆敢这样说当今陛下,只怕就要吓得说不出话来。
但她却是丝毫不惧,甚至还皱眉说了一句:“外有强虏,陛下手段这般酷烈,就不怕寒了臣子之心?”
司马懿淡然一笑,“帝王心术罢了。若是人主无君威,则臣子连敬畏之心都无,寒心与不寒心,又有何区别?”
“反之,人主只要手握权柄,又何惧臣子寒心?到时只要再稍施君恩,臣子只会感激涕零。”
“当年武皇帝征僻我不成,又欲将我收入狱中,可曾怕寒了我之心?”
不可否认,曹睿的手段不错。
但司马懿不但曾从曹操手里逃出生天,甚至还能历经三朝,老狐狸什么风浪没见过?
更何况曹睿又如何能比得过曹操?
张春华听到这个话,终于完全明白过来。
她叹了一口气,“就是手法酷烈了些,总是会留下隐患。”
“我们这位陛下性子本来就急,手法酷烈也是正常。只是我也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发展到这一步。”
司马懿说到这里,脸色又微微有些阴沉。奇书屋
同时又有些无奈,“我们这位陛下,年纪不过二十有七,岁月还长着呢。”
“即便是有些隐患,也有时间去消除。”
只待朝中的老臣们都死光了,陛下那时正好是春秋鼎盛,一切还不是陛下说了算?
即便是自己,也已经到了知天命的时候,怎么和陛下比岁月?
再寒心的臣子,只要打磨上几年,最后还怕他不听话?
只是就算知道这些又如何?
毕竟陛下身为人主,天然就占着主动。
人主欲站稳根基,要么对外耀武,要么对内施恩。
对外耀武……虽然陛下不知道是怎么想的,但就自己来说,暂时还是不要想太多才好。
打打北边的胡人就行了。
对内施恩……要么是施恩给世家大族,要么是施恩给苍头黔首或者寒门庶族。
如今看来,陛下是选了后一条。
打击豪右大族,重视法度,以法治国,陛下看来是想要效仿武皇帝啊!
张春华看到素有谋略的自家阿郎都有些束手,不禁又是焦急又是恼怒道:
“听你这般说来,那我们家大郎,岂不是又要蹉跎好些年?”
身为人母,她才不管什么世族庶族,什么帝王心术,她只知道,自家儿子这一次,受到的牵连似乎远比想像中的严重。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司马懿叹息,“大郎比陛下还要年少,多等几年,总是会有机会,不着急。”
“而且此次事件,也算是给他一个教训,让他能磨砺一番。”
张春华不甘心地问道:“如此说来,难道就只能等了?”
“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司马懿点头。
张春华没有想到自己眼巴巴地跑来一趟,得到的竟是这么一个答案。
当下更是有些忧虑:“此事,会不会牵连到你身上?”
司马懿捋着胡须,脸上的神情有些不以为意:
“先帝所留的四位辅政重臣中,除却不掌军权的陈群,无论是死去的曹休,还是关中的曹真,自辅政以来,皆有败绩。”
“唯有吾,先于荆州败东吴,后在庸城诛孟达,非但无过,反而有功。”
“若是陛下在这等情况下,还欲把事情牵连到我身上,那就不是一个寒心所能囊括。”
这不是自负,也不是自大,而是在阐述一个事实。
司马懿相信,陛下绝不可能做出这种蠢事。
当今陛下,自小便聪慧无比,即便是武皇帝亦甚异之,在朝会或宴席上,常让他与近臣并列。
以武皇帝之雄才,都禁不住当众夸奖陛下:“曹家基业,因为有你,至少可传三代矣!”
文皇帝逼死文昭皇后,陛下也曾因母获罪,不为文皇帝所喜。
文皇帝甚至曾有意立元城王为太子。
但陛下最后还是能继承大统,武皇帝早年对陛下的评价,自然也起了一部分作用。
若是陛下做出这等自毁根基的事,那他又如何当得起武皇帝当年之赞语?
张春华虽没有司马懿看得那般透彻,但她本也不太相信曹睿会牵扯到自家阿郎。
她问出这话,只不过是想得到个肯定答案。
如今看到司马懿说得这般肯定,心里总算稍安:
“也罢。明日我便回洛阳,把这些曲折说与大郎听,这几年就让他沉下心来多做些学问。”
“不急不急。”司马懿咳了一声,“既然细君来了,那就多留几日。”
“自吾领军在外以来,你我都好久未曾聚过了,细君多呆几日也是好的。”
张春华看了一眼司马懿:“让我等几日再走?”
“对,等几日。”
“好吧。”
司马懿让司马师等,曹睿也在等。
洛阳城皇宫里的一座偏殿里,曹睿右手拿着一卷书,负手站在窗台前,似乎正在欣赏外头的春景。
他穿着常服,不戴冠帽,身材显得有些削瘦。
薄薄的嘴唇紧紧地抿着,眼中不时闪过精光,可以看出是一个极有主见的人物。
中领军杨暨步伐匆匆地走进来,“陛下!”
曹睿转过身来,淡然问道:“消息如何了?”
“陛下,洛阳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扬州,扬州现在皆在议论浮华一事。”
“东吴的细作只怕已经早先一步把消息传过了大江那边。”
杨暨答道。
曹睿点头,“洛阳城本就有吴蜀二虏的细作,若是消息传到了扬州,孙权此时应该已经知道了。你去把隐蕃叫进来吧。”
杨暨欲言又止。
“卿尚有疑耶?”
曹睿看到杨暨不动,又问了一句。
杨暨犹豫了一下,“陛下,臣确有未解之处。”
“且说来听听。”
“陛下欲派隐蕃去东吴,为何又不另派一人去西蜀?大军不可伐蜀,但若能派人祸乱蜀地君臣,未尝不是美事。”
曹睿听到“大军不可伐蜀”,心中本是不悦。
只是他素知杨暨虽对伐蜀最为反对,但亦是忠心,而且此时也不是争论这个的时候。
于是只能先撇过这个不说,先给杨暨解释一下不派人去西蜀的原因:
“蜀人伪相诸葛亮,本就是以严法治蜀,且蜀人在十余年前就已经制定《蜀科》以治蜀。”
“若是我们派人前往,所携新制法令未必能让他动心,此一不为也。”
“且听闻诸葛行事公正,兼才智不凡,蜀中之事,不管巨细,皆要亲自决之。”
“故我们所派之人,即便才智不能胜诸葛亮,亦不可输逊太多。”
“否则事事要面对诸葛亮盘查,稍有不慎,则有倾覆之险,此二不为也。”
再说了,魏国真要有才智如诸葛亮者,自己也不会可能送他去当细作。
“可是陛下,吴国陆逊,亦有大才。”
杨暨提醒了一句。
曹睿自信一笑:
“陆逊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确是大才。但吾只看他听从孙权之命,留守武昌,辅佐孙登,便知其人不通朝堂权谋之道。”
“不然,何以让吴国有分裂之忧而不自知?且他远在武昌,即便有心,亦无力掺和建业之事。”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关银屏张星忆冯永更新,第0777章 风波起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