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发生了一件大事。
当今的四位宰相,全部都在同一天提出来要致仕。
这对于大唐的官场来说,绝对算是一场大地震了。
毕竟这是文官的最高位置了。
虽然经过了两三年的过度,这些宰相掌握的权利已经不是那么多了。
但是他们在大唐的影响力还是不能忽视的。
任何一位宰相背后,都是有着一个大家族,以及一大批的门生故旧。
这些宰相就是这些人的代表,是这些人的旗帜。
如今旗帜倒下去了,下面的人自然是会有各种各样担忧。
这不是李承宗希望看到的局面。
所以哪怕是客套,他也是选择了当场拒绝这些大臣的提议。
当了,裴寂、封德彝几个是知道李渊一定要自己走人。
至于以后李承宗是不是会继续启用他们,那是以后的事情。
所以搞出了一个三请三让的把戏之后,最终四位宰相还是真的致仕了。
“阿耶,我看陛下是真的想要让你留任的,为何您一直坚持要致仕呢?”
萧府之中,萧锐急的团团转。
刚开始的时候,他以为自己阿耶只是象征性的提一提。
没想到现在真的把宰相的位置给搞丢了。
这怎么搞?
虽然还有国公的勋爵,但是这跟实权的官位能一样吗?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陛下现在只是要我等致仕,已经算是比较克制了。”
在萧瑀看来,虽然要求自己致仕的是李渊,但是他肯定是把账算在了李承宗身上。
毕竟不管李承宗有没有跟李渊说什么,李渊会做出这个决定,肯定都是因为李承宗的原因。
“我们萧家在江南有着巨大的影响力,陛下就如此摆了你的官,他就不怕江南不稳?”
萧锐情急之中,什么话都说了出来。
“慎言!”
萧瑀脸色一变,情不自禁的看了看四周。
好在是在自己的书房之中,消息应该不至于泄露。
要不然单单萧锐这句话,萧家就得脱一层皮啊。
毕竟,谋反这个东西,不管是谁,只要沾染上了,就没有好下场。
“阿翁,太上皇真的要离开长安城,去大唐各地游玩吗?”
萧锐沉默了一会,不甘心的继续问道。
“除了当初打江山的时候,陛下基本上都没有怎么去过各地。
如今大唐国力蒸蒸日上,各地应该都是在发生了许多变化。
也许太上皇是真的想要去各地看一看吧。”
一向聪明的萧瑀,这一次也有点把握不住情况了。
实在是李渊提出这个要求的时候,有点太过突然。
“你可不可以找一个理由,让太上皇不要带着你离开长安城呢?”
在萧锐看来,只要还在长安城,就还有起来的机会。
如果离开了,虽然李承宗也还是有可能想到他们的,但是概率就要低很多了。
“没有必要,这个时候,离开长安城躲一躲风头,也是好的。”
萧锐:……
……
大唐的官员太少了。
没错,就是太少了。
而不是太多了。
一个县里头,吃皇粮的往往就只有县令、县丞、县尉三个,甚至有些地方就只有县令和县丞两个。
虽然这些人身边都会雇佣一些胥吏来协助管理,整个县衙往往会有上百号人。
但是跟后世相比,完全是不够看的。
县里面是这样子的,到了长安城,也好不到哪里去。
六部的级别虽然挺高的,但是每个部的官员数量其实也是一点都不多
当然了,这个年代官员负责的东西也没有后世那么多,所以人数少也有人家人数少的理由。
只是李承宗显然是不习惯这样子的方式。
在他看来,中央朝廷如果不能把触手影响到每个县,每个镇,那么这个统治就是不够稳的。
增加人口流动,虽然会多很多管理问题。
但是对于打压世家勋贵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其实是有好处的。ýáńbkj.ćőm
趁着四个宰相都致仕的机会,李承宗自然也想要做点什么。
“陛下,我大唐现在都是各地的大行台在管理者州县,如果要变更的话,那么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褚遂良和马周作为李承宗的亲信,这些事情肯定是第一时间就收到了风声。
虽然还没有确定要改革,但是事前的讨论已经开始了。
越是重大的事情,参会人员的数量就越少。
那种几百上千人的会议,注定都是走流程的。
大事都是事前就已经定好了。
“现在的管理台混乱了,朝廷对于各县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从今以后,各县县令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吏部的考核。
各州的刺史,原则上都需要来长安城述职一次。”
改革,首先改的肯定是人。
要不然的话,怎么改革都是没有什么用的。
而要改变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用人上面着手。
这些官员在官场上,图的不就是升官发财嘛。
这个时候,谁掌握着升官的权利,谁就掌握着话语权。
之前的时候,大行台的权利也是五花八门。
县令的任命基本上都是大行台在负责,部分州的刺史也都是大行台直接任命了。
哪怕是给到长安城走流程,那也基本上是真的在走流程。
李承宗对这个情况,显然是不满意的。
“这个应该问题不大,只不过这么一来,就有可能出现一些州的新刺史不在岗位的情况。”
这年头可没有飞机和高铁给你选择。
距离长安城近一些的州县还好,十天半月就能赶回去。
像是岭南这些地方,你一来一去的,大半年的时间就没有了。
“朕准备把目前大行台、州、县的结构,重新梳理一下。
一些很小的县,该合并的就要合并。
今后朕准备把大唐分为十到十五个道,朝廷六部只要把各道管理好就行。
而各道则是管着下面的各个州,每个到下辖十到二十个州。
每个州下面再管理十个左右的县。
如此一级一级的管理,让朝廷的政令能够顺畅的运行下去。”
李承宗登基以来,第一次提出了大改革的观点。
褚遂良和马周自然不会立马站出来反对。
但是这种改革的利弊,他们肯定是要好好的分析分析。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大唐皇长孙更新,第286章 改革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