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都市小说>王皓杨三>第130章 乡里来人了
  “你说的其实也不错,不过一亩地一万斤出头的产量其实是平均值的说法,并不是一定的。毕竟产量这个东西,太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且纸面上的数据,不到最后都做不得准。”

  “这么说吧!就比如南北方的气候不同,产量肯定不一样,还有就是种苗的品质问题也会对产量有影响,就更别说土壤的活性和营养,再加上管理的技术等等。所以亩均万斤的说法,其实还算是比价好的,更差一点的话,五六千斤也不是没可能。”

  “我记得前些年咱们在江州那边,头一回搞大棚的时候,一共是8口大棚,最后产量超过1万斤的还不到一半,其中有个大棚因为温度没控制好,产量才刚刚3000斤的样子,光是种苗就死了一大半,你产量自然高不到哪里去。”

  “不过你这个规模不是很大,照你说的,王泥湾的大棚第一批一共18亩地,管理起来难度比较小,另外沣水这边的气候条件跟江州也差不了太多,种苗的话,如果你自己培育现在还不好说,但是如果从江州那边进的话,应该问题不大。”

  “现在就剩下土壤的质量,还要等我们去了地方才知道。”

  院子里,王皓招呼几个人坐下来聊了一阵之后,徐帅立即跟张立伟对视了一眼,随即就不疾不徐地说道。

  而看见王皓脸上似乎若有所思的表情,他倒是也没急着让王皓马上就做出决定来,而是扭头打量起王皓家的这间院子。

  院子其实就是90年代农村里很常见的那种砖石结构的院子,青石的墙基上面两层的红砖朝上用水泥摞起来,外面再刷一层水泥浆。

  只不过徐帅觉着有些诧异的是,王皓家的院墙明显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除了用来砌墙的红砖从两块砖宽翻了个倍变成四块转宽以外,院子里面的内墙上不仅仅粉刷了水泥浆,而且还铺了一层白瓷砖带图案。

  左侧是一副约莫两米长的松鹤延年图,右侧则是一副足足有四米长的万里长城,论阵仗确实算得上是豪气了。

  而且王皓家的这栋楼,明显也不是农村里常规的那种三间两层的楼房,而是完全用沿海地区盖小洋房的框架,不过三层高的楼面,加上上面的阁楼,基本上也算得上是四层楼了。

  这种采用小洋楼的框架盖起来的房子,在98年的农村里还是极其罕见的。别说在东洪乡这种内地还算不上发达的农村里,就是在江州都不多见。

  至少徐帅自个儿家里,搞了好几年的蔬菜大棚生意,现在在当地也算得上是有名的大户,但是也只是盖了一栋两间三层的楼房。

  老实说,这一次之所以答应杨三来沣水这边做大棚蔬菜的技术指导,确实是跟杨三说的那样,徐帅对王皓创立优鱼库这个品牌的做法非常好奇,尤其是从杨三口中得知王皓现在还在上高中的时候,心里的好奇就更强烈了。

  要知道,江州的地理位置并不差,虽然并不是位于东江省沿海地区,但是却毗邻东江省省会,也是东江省第一大城市的临州市只有不到几十公里的路程。

  正是得益于这样的地理优势,所以随着临州市的经济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江州才大兴起了蔬菜大棚种植产业。

  而正是因为赶上了这一波风口,所以徐帅自个儿家里才走出了一条跟传统农业不一样的致富路。然而即使如此,连续三年的时间,老徐家年收入也才刚刚达到20万以上。

  相较而言,王皓一个高中生,居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开了4家烤鱼店分店,这在徐帅看来,简直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王皓自然不知道自家的房子跟围墙会让徐帅心里生出这么多的想法。

  等徐帅说完,他其实就已经在脑子里想开了。

  “那咱们也不用等了,直接去地里看看,昨儿晚上三子打电话给我,说你们一早就能到王泥湾,我立马就让人把盖大棚的地选好了,就等你们过来把关。”

  王皓其实也是个急性子,既然决定了要搞大棚蔬菜,他也没想着慢慢走程序,而且记忆里的很多事情,现在其实已经偏离了他印象里原本的方向。

  就比如,自个儿家里上辈子根本就没有盖房子这码事,开烤鱼店跟搞蔬菜大棚更是没影儿的事情。

  不过既然时间已经距离2000年只剩下一年零几个月的时间,王皓自然知道国内市场经济距离跨越式发展越来越近了,这种紧迫感让他不得不提前布局很多原本可以慢慢上马的项目,比如生鲜超市。

  “也行,去实地看看比咱们在这里闭门造车的效果好,我看不如这样,你把人都叫上,如果确定选地没有问题的话,咱们马上就可以联系人工过来开始动手打基础。”

  “不过按照你刚才的说法,这一次咱们的框架主要是采用竹片来搭建,材料这边你联系过了吧?”

  毕竟18目地的蔬菜大棚,如果全部用竹料来做框架的话,那起码得要个三四万斤,要是没有竹子的地方,一时半会要弄这么多材料还真有点麻烦。

  “材料咱们沣水这边不缺,千岭那边多得是,谈好价格直接叫人过去拉回来就能用,就是人工的话目前还没着落,不过农村里不缺人手。”钢结构的蔬菜大棚成本太高,王皓也没打算一口气就吃成一个胖子。

  至于人手的问题,98年的人力在王皓看来简直就是白菜价,农村里一个熟练工,一天的工资10块钱就了不起。

  请10个人一天也就100块钱,18亩地的大棚,按照徐帅的说法,请40个人加班加点干,也就是半个月的功夫,半个月下来,人工成本1万块钱顶了天了。

  徐帅闻言立即点了点头,于是很快,一行人就去了王皓之前让人选好的用来该大棚的地头。

  ……

  王泥湾,靠近鱼塘不远处的河滩上。

  洪水退下去也有将近两个多月的时间,原本被洪水淹掉的大片农田跟旱地,这时候基本上还没有重新耕种,表面一层厚厚的淤泥晾干,早就变成了极为适合农作物生长的土壤。

  地头上,王皓正招呼王永平他们过来,身侧徐帅跟张立伟对视了一眼,随即就俯下身子从泥地里抓了一把土到手里揉碎了,放到鼻子底下嗅了嗅。

  “小伟,你看看这土。”

  把手里的泥土朝张立伟递过去,徐帅脸上明显露出一丝意外的表情。

  “这土质…好像比咱那里的还要好啊!”张立伟接过徐帅递过来的土渣子嗅了嗅,同样一脸意外地说道。

  “确实要好,土力应该比较肥!”

  “你看这一带,基本上都是这个样子,我看应该就是洪水上岸之后,把河里的淤泥全部都冲上来了。”

  “看这个面积,应该不止18亩地,有点可惜了,如果能全部盖上大棚的话,他们这里的潜力,应该比江州还要大一些。”

  “好地方啊!这块地真是好地方。”说着徐帅眼里不由得流露出一丝异样的表情。

  其实早先杨三请他跟张立伟过来的时候,并没有说清楚王泥湾具体的情况,按照徐帅一开始的想法,不管是在管理方面,还是在土质上,想一次就达标,然后创造出一个高产量,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毕竟蔬菜大棚里面的作物,跟正常条件下自然生长的还是有些不同的,然而此时此刻,徐帅却有一种低估了此前说法的感觉。

  亩产一万斤…可能低了!

  如果王皓这边,准备用来盖蔬菜大棚的是这种地块的话,产量甚至有可能会拔高不少。

  然而,在另一侧,画风却变得有些诡异。

  王永平接到王明义的通知后是第一个就跑过来的,等了将近十来分钟,后边其余众人才三三两两地扛着锄头跟过来凑到一起。

  老远看到王明义跟王永平正在滩头上抽烟不知道聊些什么,村里有名的单身王老五王友民立马就凑上来,说“我说明义,咱当初说好了搞大棚蔬菜,可没说挑什么地儿,咱用这个滩头盖大棚,不会出什么事儿吧?”

  一句话说完,几个人顿时有些面面相觑,就连在祖屋里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王皓的王永平,这会儿脸上都有些觉着发烫。

  毕竟村里谁不知道,王泥河这边的滩头,他们往年基本上大半年都是搁这里荒着的。

  一方面是因为王泥湾这边,按照往年的年景,几乎每年都会闹一次大水,虽说像今年这么大的水势也不多见,但是多多少少都会有风险。ýáńbkj.ćőm

  另一方面,滩头上的这块地,因为王泥湾河里的养殖户多多少少都养着鸭子,种庄稼受到的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大的。

  所以在接到王皓的通知,说要选地方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选在了这块滩头上。

  “能出什么事,这地方中不中也不是我们说了算,等人专家看完了再说!”

  “要是实在不行的话,咱们再换地方!”

  “其实我这心里也是悬着,就怕有风险啊,万一大棚蔬菜没种起来,地也荒了。”

  几个人对视了一眼都没有说话,其实心里也臊得慌,毕竟人王皓花钱盖大棚,他们拿出来的地确实村里一直闲置的荒地。

  河滩上,王皓跟杨三绕着转了一圈回来,看到人已经到齐了,这才朝徐帅跟张立伟走过去。

  “怎么样?这地方能成不?”

  毕竟是两辈子都没下过几回地的男人,真要说懂播种育苗,王皓也不大敢吹这个牛皮,尤其是徐帅跟张立伟两个都是标准的农业大学出来的,而且在江州那边也算是大棚蔬菜圈子里的老师傅。

  见两人手里都抓着一捧土,杨三也弯腰从地上抓了一块泥团捏在手里,看得王皓直翻白眼。

  玛德!

  我这还没敢吭声呢,你装什么专家。

  “这地方要是不成,那就没地方成了,这样吧,地方不用找了,就这块地我看挺好的。”

  “如果你确定了没问题,那咱们今天就开始做规划,先把地块划出来,你那边赶紧的联系人送材料,工人也要找起来了。”

  “另外,有个事儿我得提醒你,蔬菜大棚这东西,盖起来不难,难的是管理,我看你这些地,应该是各家各户的都有。”

  “我建议你最好让每家出一个人,这些天就跟在我们边上,该注意的事项多听多看,另外,每隔几天咱们就上一次培训课,争取等大棚干起来,不说做专家,起码要知道该怎么管。”

  王皓点了点头,也觉着是这个理儿,随即就跟王明义说了一下这个事儿,毕竟村里现在管事的还是他这个和事佬。

  而被王皓喊了一嗓子,王明义本来还有些心惊胆战,觉着是不是真就被王友民那个混蛋玩意儿给说中了,人专家觉得滩头的这块地不行。

  结果一听竟然是这么回事,连犹豫都没犹豫就点了头。“这事儿不消你说,我一准儿让他们把东西学会。”

  “明义叔,丑话我可说在前头,要是谁半路撂挑子,别到时候等到年底别人家的大棚丰收了,自个儿看着眼红在边上说风凉话。”

  “咱们虽然是一起搞大棚,但是各家的地儿各家自己管,谁家的收成好,旁人看着眼红我也没辙。”

  有了之前承包鱼塘的那一出,王皓自然明白不患贫就患不均的道理,搞蔬菜大棚,按照他一开始的想法,如果能搞成规模的话,那整个王泥湾脱贫致富,也就是一两年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人搞三搞四,那他也不待见。

  而一听王皓都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边上王明义也是忍不住老脸一红,自然是想起了先前王建国跟王皓父子俩承包鱼塘的事情,毕竟要说没点嫉妒,那是不可能的。

  但是赖谁呢?当初王皓买鱼塘的时候,他也觉着有点傻,结果……

  从滩头上回来,王皓立即领着徐帅跟张立伟两人,带着决定搞大棚的18个村民去了祖屋那边开会商量工程的事情,杨三则骑车回乡里联系人手跟材料去了。

  人手的事情,杨三连一晚上的功夫都没用到,一听开价10块钱一天的工钱,第二天一早,从乡里各个村找到的40号壮劳力就全部到了王泥湾这边。

  等40号人浩浩荡荡地赶到地头上,王明义等人立即按照昨儿下午开会商量好的方案,各自带着几个人忙活开了。

  因为18亩地全部都在河边的滩涂上,所以光照的因素基本上不用考虑太多,不过按照徐帅的建议,各家各户的大棚还是一律把原本南北向种植的模式,全部改为东西向,这样可以让棚面朝南,更加利于光照。

  同时,18亩地的地坝,以前种庄稼的时候,最高也就十几厘米深,现在也统一按照徐帅跟张立伟的要求,就地取材,全部垒到将近半米深的样子。这样一来,即利于防潮也能够更好地控制大棚内部的温度。

  可以说,人手的问题基本上没费什么力气,然而材料却让杨三花了不少功夫。

  因为东洪这边没有竹园,所以盖大棚的料子都要去千岭那边买。

  一开始听到杨三要买竹子的时候,千岭那边甚至有些不大乐意接话茬,然而一听杨三居然要买将近4万斤竹子的时候,顿时千岭那边好几个村就跟闻着了腥味的土狼差不多,一个个地都主动联系上来。

  结果没几天的功夫,二十多车的竹子就全部被运到了王泥湾的滩涂上,堆得跟一座山似地,看得有些令人咂舌。

  这么大的动作,自然瞒不过乡里。

  这天上午,已经从王泥湾赶回乡中的王皓,吃过午饭就去了优鱼库的办公室里。

  刚坐下来还没多久就接到了杨三打过来的电话,说是乡里有干部到王泥湾那边去看了好几回。

  “三子,这事儿你先放在一边,尽快配合徐帅他们把大棚盖起来才是正事。”

  “那乡里如果再来人咋整?”话筒里,杨三的语气听起来明显有些焦虑。

  “你放心,乡里如果有问题也不会直接找我们,只会先去找村里,你就跟我明义叔说,千万不要松口,一切等我回去再说。”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王皓杨三更新,第130章 乡里来人了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