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就一起科普了吧
康熙帝永不加赋的常识小科普:
大多数人,从字面上的意思去解读永不加赋,以为就是不加所有的赋税。
而实际上此处的赋,特指的是人头税。
并不包括其他的赋税。
西周末年,人头税开始萌芽,到了东周战国时期,秦、魏、齐几个强大的诸侯国都全面开始征收人头税。秦统一六国,苛政猛于虎,人头税更是重中之重。
唐朝,宋朝不遑多让。宋朝后期,核心区域像开封周边还好一些,在后来收回来的南汉,南平,后蜀,各种税法沿用了割据政权时的弊病,逼的民不生子,杀子,弃子。。
其中以湖北,江西,安徽,福建,浙江为最。
黄州小民,贫者生子多不举,初生便于水盆中浸杀之(《东坡志林》)
多止育两子,过是不问男女,生辄投水盆中杀之(《韦斋集·戒杀子文》)
东南数州之地……男多则杀其男,女多则杀其女,习俗相传,谓之薅子,即其土风(《宋会要辑稿·刑法二》)
闽人生子多者,至第四子则率皆不举”——王得臣《风俗》
贫者不举子是一个。连富者也会。
“有老而生子者,父兄多不举,曰是将分我赀。”(欧阳修《兵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杜公墓志铭》)
长兄不愿多弟,为了保住或多得家产,只好溺婴弃子了。
这种不举子,一直到清朝,越演越烈,直到康熙五十年的时候,才有了永不加赋的德政。
康熙大大的永不加赋,指的是截止到康熙五十年,人头税将以康熙五十年的丁税额作为定额,再不增加。
具体说,康熙说这话的时候,假设当年的人头税是一千万,就把这一千万作为定额,以后再不加收,称为永不加赋。
再具体一点举例说,某州户数人丁多占了全国人口三成,这一千万里分到某州就是三百万。
无论以后某州增加了多少人丁,三百万就是定数,人口滋生,户数增加,摊分到人头上的税钱就低,百姓的压力就小。
所以才说,永不加赋是德政。
永不加赋这个德政当然也有弊端,因为当时人头税的缴纳数额分为三档:上户、中户和下户。
上户缴纳最多(具体可以参照个人所得税,挣得越多,纳赋的比例越高。)
三档缴纳的比例不一样就有漏洞可钻。
第一,隐户(挂靠在不用纳赋的官绅处);
第二,关系户会瞒报、少报人口;
第三,上中户会相反设法降档,减少上交人头税。ýáńbkj.ćőm
人头税总额不变,在上面的这些钻漏洞的操作之下,下等户无形中税额就高了。
这个跟宋朝当时老百姓的操作几乎没什么两样。
于是就有了康熙后面雍正的摊丁入亩跟官绅一体纳粮。
这是一套帝王父子的组合拳。
摊丁入亩跟官绅一体按土地的多寡来分配人头税,可以钻的空子极少,除非你瞒报土地数。
瞒报土地数的风险很大,一旦全国普查丈量土地,少报的土地就会被官收。
这一整套组合拳,就是变相的均贫富,对土地少和没土地的人最友好。
而且,按土地收赋,户籍的管理就松动了,孩子大家也敢生敢养,多出来的人口会出外谋生。
这就能刺激商业工业的发展。
整套组合拳后,清朝人口从雍正初年的二千六百万膨胀到乾隆五十六年的三个亿。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更新,小科普~永不加赋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