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今天三章。
大家众所周知的就不说了。大头衔——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美食家。
除此之外,大家是否知道,苏大大还是治水专家!!
陕西修建利民湖,徐州筑堤抗洪,杭州疏浚西湖等等等等。
除了传千古的诗词,苏大大还有水利著述:《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等。
苏大大一生中起起落落,从南到北,从北到南,几乎哪里都去了,而且无论哪里都流下了他的传说,利国利民的传说。
附上贬谪图。
本文写了广东,写了海南,这也是苏大大的生命中最后两站地。
这么说好像有点儿悲伤,不过对于苏大大来说,悲伤,抑郁,不得志都是一时的,他在这两个地方都留下了值得我们敬佩的事迹。
【1094年,苏轼被贬谪惠州,途径广州城,让广州千年之前就拥有了一整套城市自来水。】
当时广州城地势跟现代不一样——饮咸苦水,春夏疾疫时,所损多矣。
用现代话说——苦咸水质影响体质,老百姓容易生病死去。
苏大大于是建议,将蒲涧山(现在的白云山)的水通过竹管引入城中,解决饮水问题。
原文如下:
岩下作大石槽,以五管大竹续之,以麻缠之,漆涂之,随地高下,直入城中。又为一大石槽受之,再以五管分引散流城中,入小石槽以便汲者。用大竹万余竿,及二十里间用葵茅苫盖,费数百千可成。
他这个已经不单纯是建议了,而是一份相对很完善的计划书,用什么材料,如何连接,使用多少管道,甚至需要多少钱,全都说得很清楚,而且没有什么华丽繁复辞藻,我们即使读原文也能看懂。
当时的太守采用苏大大的建议。
太守采用了之后,苏大大还给打了补丁,关于后期维护的补丁:
管竿上,须钻一小眼,如绿豆大,以小竹针窒之,以验通塞。
这里只节选了两句,翻译来说,就是接水的竹管要打洞,封洞,一旦堵塞通过这些小洞就能查出来哪里塞了,不需要排查漫长的自来水管。
于是宋时广州城老百姓在自家门口美美就喝上了来自白云山的山泉自来水。
惊不惊讶,葱白不葱白!!
理完广州城,苏大大到了惠州,发现四面环水,出行不便,便谋划并资助兴建了两桥一堤。
篇幅太多,就不详细说了,后世评价两桥一堤——东新浮桥,西新木桥,苏堤,构思新颖,用料讲究,技术成熟,为广东桥梁史上的代表之作,现在还在哦。有兴趣的宝宝可以去搜来看看,现在建设得很漂亮。
【1097年,六十二岁的苏轼被放逐到海南儋州。
此处说明一下,惠州的贬谪,苏轼还算是官,能享一些低级官员的待遇,在当地也是父母官。
但贬谪到海南,就几乎是打落尘埃了,永无翻身余地的那种。
诏令不得住官舍,不得食官粮,不得签署公事。
说是贬谪,其实就是流放。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大大到了海南所做的任何事情,都不会给他加任何功绩,更没有任何来自朝廷的支持。
他为海南人做的事,真的是发自肺腑,源自人文。】
海南的地理位置,同样是水质的问题,当地老百姓多喝咸苦水。ýáńbkj.ćőm
凿双泉,东坡井,都是苏大大在当地寻找勘察淡水水源,并主持开凿的。
当地人杀牛祭鬼,苏大大亲自书写《牛赋》,劝黎人爱惜耕牛。
当地缺少药材,苏大大写信给朋友,从内地购买药材,药方,无偿提供给黎民。
当地黎人女性干重活掌家,男人居家看家,苏大大诵读《负薪行》,劝告当地百姓,改善黎人妇女的生存。
海南历史上第一个学堂——载酒堂,苏大大筹建的,在载酒堂教授学生、指导作文,他的学生姜唐佐成为海南第一举人。
初到海南苏大大说:
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然亦未易悉数,大率皆无尔。惟有一幸,无甚瘴也。
住了海南三年苏大大说:
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
离开海南苏大大说: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吾辈当学苏大大。
宋代出名的人不少,瓜真心佩服苏大大,虽然他也着实坑爹又坑弟还坑了朋友。(苏大大的朋友给他盖了官房居住,结果被革职。。。)
写到这儿有点意犹未尽,顺便说了下,苏大大入选了水利部2019年首批治水历史名人十二位其中之一。十二位里排名第一的是大禹。
在其他地方的治水功绩:
1077年,黄河决于澶州,徐州被淹,苏轼时任徐州知州,提前预判,增筑城墙,又率众抵御洪水。
1089年,苏轼任杭州太守。修缮六井,疏浚西湖,将挖出来的葑根、淤泥筑成长堤,后人称之为——苏堤。
还有更多,不列举了。
反正,瓜爱苏大大!!!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将军夫人一心想种田更新,小科普:苏大大~弱者抱怨环境,强者改变环境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