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屋>玄幻小说>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第62章 手摇煤和蜂窝煤(求追读)
  第62章手摇煤和蜂窝煤(求追读)

  冬月最后一日,北风吹天阴。

  徐得庸醒来酒气早已经散去。

  冬练三九正当时。

  起床锻炼,嘿嘿哈嘿。

  物以吸为贵,亦以硬为本!

  如此,方可以达到里硬外合之境界,纵横摆阖!

  等徐得庸深蹲锻炼完,何雨柱这货也没出来,看来是酒还没醒彻底。

  他心念一动开启今天的盲盒。

  “叮!”

  一盏煤油灯,和一瓶一千毫升煤油出现在空间内。

  徐得庸不禁抬抬眼皮,昨个停电,今个给盏煤油灯,这盲盒空间还挺会来事!

  想到昨晚上那和自己年龄差不大的破旧煤油灯,确实该换了。

  回头找个机会拿出来,反正这个开出来的看起来也不新,就说在外面捣腾来的,奶奶问两句也就过去了。

  吃完早饭,徐得庸看着燃烧的煤球炉,摩挲的下巴道:“奶奶,家里一直烧这种煤球吗?”

  徐南氏诧异的瞅了他一眼道:“不烧煤球烧啥?”

  俗话说的好“人要实,火要虚”。

  这煤球可不是蜂窝煤,是实心的煤球,不但燃烧费煤,而且引火不易,每次引火差不多需要一斤劈柴。

  仅当时四九城一年就要用掉两亿多斤劈柴,而为烧煤球而多耗费的煤约为三十万吨。

  关键全市一年产生的的一百多万立方米垃圾中,就有差不多六十多立方米的煤渣。

  简直是恐怖如斯!

  “乌金墨玉,石火光恒”,“南山高末,北山红煤”都是曾经煤球的广告。

  这时候还有两个行业,一是“摇煤球的”;另一个是“卖黄土的”。

  每到秋凉,都有“摇煤球的”从乡下来,他们肩上扛的是大板儿锹和剁铲,身後扣个直径一米,深有三四十厘米的摇筐和一个大号花盆。

  这些人每年来,知道哪儿用他们干活,所以与胡同里的人家也熟悉。

  摇煤球是卖力气挣饭吃的苦活儿,干一天也就挣五毛六毛,刚够嚼裹儿。

  人多的机关、工厂的煤球都是自己“手摇煤球”出来的。

  四合院的小户人家也自己动手和煤末攥煤球,连中小学校利用劳动课发动学生攥煤球,叫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手摇煤球技术可不含糊,“七分煤炭三分摇制”,要经过和煤泥、摊片、撒煤末、切块、摇筐摇等工艺,需要熟练使用大铁锹、板儿锹、剁铲、钉耙、摇筐和转盆等工具,样样活都显示惊人的体力、不凡的手艺,不是随便找个人就能干的。

  煤球要是不好烧,就叫“嘬瘪子”,这时候煤球炉子有一个致命的毛病:“能吃不能拉”,要是堵在炉底,用火筷子也擞不开,只能手提炉腿,把劣质煤球倒出来重笼一炉,费时费力,还得再冒一次烟儿。

  前两年四九城才建起两个机制煤球厂,市面上才渐渐普及“机煤”,到了六十年代“手摇煤球”这个行当也渐渐没落消失。

  因为引燃煤球需要劈柴,所以卖煤球的地方也都卖劈柴,员工每天的工作就包括锯木、劈柴、码垛。

  还有一种叫“砟子”的原煤,好烧又有劲儿,价儿比煤球要贵,普通百姓不舍的烧。

  这时候“蜂窝煤”早已经出现,是四九年的时候德州工人郭文德设计的,开始命名为“经济煤球”,只是还没有推广开。

  明年老焱若教授将蜂窝煤自动压制机研制出来,才开始大规模推广。

  这时候蜂窝煤和炉子也不像后世那么方便合理,都是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就说里面的套筒炉瓦还得六十年代左右才配套出来。

  即便明年中期,四九城烧煤的六十多万户,其中烧蜂窝煤的不过四万户左右,人们养成的习惯不是一时半会能改掉的。ýáńbkj.ćőm

  至于煤气,还得过两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蜂窝煤”曾经获得过16年京城国际设计周“经典设计提名奖奖”,当时与它一起提名的有“北斗导航卫星”“南京长江大桥”等,可见其分量!

  徐得庸道:“奶奶,咱烧蜂窝煤吧。”

  “蜂窝煤?”徐南氏露出疑惑的表情,随即恍然道:“你说的是那种带窟窿眼的大煤球吧,烧那玩意还得搪另样的炉子,而且咱也没有烧过怕烧不好。”

  徐得庸道:“那玩意很好烧,而且不用经常抖灰、添煤、拔火,还省煤。”

  徐南氏听孙子这么说顿时有些心动,关键是最后“省煤”两个字打动了他!

  “真的不麻烦还省煤?”徐南氏带疑问追问道。

  “肯定的。”徐得庸道:“这事您别操心,交给我来办吧。”

  徐南氏点头道:“行,你先弄我看看,要是真像你说的,咱以后就烧那蜂窝大煤球!”

  徐得庸看了眼自家的煤球炉,就是简单的铁皮卷成铆接在一起,里边儿还得抹搪泥儿,行话叫“搪炉子”,连个烟囱都没有。

  亏的房子不严丝合缝,不然非得一氧化碳中毒喽。

  奶奶封炉的手艺也高,不然光每天早上重新引火费事不说,只是那引火的浓烟就让人受不了。

  这胡同里哪天早上不得有几家引火弄的浓烟滚滚。

  得,这炉子也不成,看来啥都要重做,光着炉子、烟囱就得一笔不菲的花销。

  而且买现成的蜂窝煤也贵,弄个手动压摸具,自己买煤粉和黄泥制作才是后来许多普通老百姓的选择。

  最近就别上交给奶奶钱了,这炉子、烟囱的钱总要有个出处。

  在寒冷的北风中,徐得庸“全副武装”骑上三轮出门,那木楼钟也被他固定在车内。

  本来想着让奶奶打听个买主,可寻思寻思为那三瓜两枣犯不着,还是放委托行吧,时间长点就长点。

  大冷的天,人们除了上班的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徐得庸一路骑行,将木楼钟送到之前那个菜市口的委托行,对方还认得他。

  “哟,您来了,这是将钟表修好了?”

  “侥幸,侥幸,您给长长眼,可以的话就放您这托卖。”

  两人攀谈几句,检查完钟表后签了托卖的字据,定价十块,成交后委托行抽成七毛。

  徐得庸瞅了一圈没有发现心仪的物品,告辞离开。

  这大冷天生意难做,这不,连小酒馆对面的拉洋片的片儿爷都没出摊。

  徐得庸瞅了眼紧闭大门的小酒馆,脚下不停的骑走。

  片刻之后,一道头上包着头巾,身穿花棉袄的身影从胡同里走出来。

  她俏脸微微有点苍白,坚毅的咬了咬嘴唇,左右看了看,见到徐得庸远去的身影,目光顿了顿,不由露出一抹沉思之色。

  随即,她慢慢的向街口副食品杂货铺走去,生完孩子还要生活。

  身边没人伺候不说,还得照顾孩子和生病的公公。

  日子都得她一个人扛。

  她坚信自己也能扛着住。

  没有男人又不是活不下去!

  天杀的贺永强,等老娘出了月子就算公公不许,她也要离婚!

  ……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年代:四合院里的手艺人更新,第62章 手摇煤和蜂窝煤(求追读)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