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阎象年岁渐老,身体欠佳。中枢府的二把手杨彪,担起了府台重任。而今,中枢府内大多数事几乎都是由杨彪决策。
所以,事关中枢府权益,杨彪必须要站出来说句话。不然,这诸府之首可就沦为笑谈了。
接着杨衡、韦端、杜翕三位九卿重臣也纷纷附声作言,讨论的重点已经不是合不合五部的事了,而是这五部究竟要划属到中枢府还是尚书府。
便是年轻一辈中的武周、周生烈、耿纪等人,也随着三位大佬表达自己的态度。
众言纷说两刻,多数人都认为五部应直属中枢府。
尚书府虽亦设五司,但只要中枢府拥有五部的辖属权,那中枢府还是诸府部之首。可若是五部独立在外,那尚书府的权利可就大了。
听着殿下满堂驳声,高诚也不着急,五部的划属自己还真没拿定主意。询问诸臣,也是想要论出个合适的方案。
“赵卿居两朝中枢之要,可有良见?”
高诚开口问向一言不发的赵温,同是老臣,赵歧已经闭目仰鼾,装睡混场了,摆明了不打算再多掺和这种事。
“回陛下,老臣倒有一二语,还望陛下闻之!”
“赵卿且言,朕倾耳恭听!”
“尚书始建于秦末汉初,属少府,掌六尚。至汉武帝时,建署司,称中尚书令,掌文书、省阅奏章,传天子制命。汉光武时,又升建台,称尚书令,分置六曹,方有韦卿‘天下枢要,在于尚书’之语。然于汉崩,尚书台仍属少府,禄秩居下。”
“国朝建社稷以来,虽仍置尚书台,然使其脱离少府,独自建台,以尚书令率仆射、诸尚书省阅奏章。明武四年,以尚书台、侍中台皆属中枢,至今方不过四载而已。又升尚书台建府,统筹五部事宜,掌撰写文书,制命布施。又兼诸寺裁撤,百司顺理。老臣以为,当将五部统属于中枢府。”
听完赵温的话,高诚也明白了很多。
他讲的正是尚书府的成长过程,在这段过程中,尚书府从最初的闲职,逐渐成为泱泱大国的执政枢纽。再到现在自己意图使其正式成为最高执政机构,其间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
循序渐进吗?
想到这里,高诚也不由颔首作思。
尚书府掌管五部,的确有利于皇权加强。但在今日之前,尚书府虽然实质上拥有处理国家政务的大权,但名义上依旧属于少府寺卿辖下的台署。而少府上面,还有三公府的存在。
无论是汉时的尚书台,还是之前国朝所置尚书台,无一例外都属于被管辖的机构。哪怕只是名义上的管辖,但同样不可小觑。
有这个名,就注定尚书台成不了百官之首!
历史上,尚书令这个官职首次公开脱离少府,总揽朝政,还是荀彧担任汉尚书令之际。可那个时候,尚书台上面仍然存在曹操这位汉丞相,有着相府压制,且九卿尚存,并事相府。
也许赵温的意思是让自己慢慢来,先学着曹操把尚书府独立出去,缓缓掌控机要。待到时机成熟,再并有五部,彻底总揽朝政。而后,再行考虑成为百官之首,诸府之首。
嗯~也行。
反正只要尚书府独立出去,不再受他府管辖,有着诸曹司在,早晚都能总揽朝政。
自己着实没必要着急于一时!
“闻卿之良言,收益颇多!”
高诚注视着赵温,颔首谢言。而后,面向诸卿臣,继续言道:“既是如此,那五部仍属中枢府统制,尚书府置五司。凡五部奏章,由中枢府统并送以尚书府审阅,领尚书府诏命。”
“陛下英明!”
“陛下英明!”
随着诸卿臣贺言,五部归属一事也定了下来。虽说中间需要多走中枢府这道程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务处理效率。但显然,这点影响,与中枢府、尚书府皆大欢喜的结果相提并论,算不得什么。
……
“侍中府,开府建衙,掌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与中枢令、尚书令,共商机要。”
讨论完五部归属问题后,高诚也没再提尚书府的事,直接开始说道侍中府。
对于侍中府,殿中人基本上没什么意见。谁都明白侍中府存在的目的,也清楚侍中府的站位。
唯一稍有争议的便是开府建衙一事了。
“陛下,往年来,侍中多为荣职,加以重臣。今开府建衙,禄秩如何定级?”
阎相开口说了一句。
众人一听,不禁都有些抽抽~
这算啥?
侍中府开府建衙的事还没论呢,就先定禄秩?
想了想,众人都没张口。
定禄秩就定吧,反正都已经这样了,总不能虎虎的去扫陛下跟阎相的兴致吧。
“禄秩方面,要重新定论。不仅仅是侍中府,其他府部署司,都要重新定义。”
高诚说完,看向旁边的张松。
张松当即上前,言道:“秦汉以来,官品皆以石计,又有比、真、中等分,颇显混杂。松受命于陛下,典制品秩,以清等第。”
“此品秩名曰九品正从制,分别对应禄秩十八级。秩万石为一品,秩中两千石为从一品,皆金印紫绶。秩真两千石为二品,秩比两千石为从二品,秩千石为三品,秩比千石为从三品,皆银印青绶。秩八百石为四品,秩比八百石为从四品,秩六百石为五品,秩比六百石为从五品,皆铜印黑绶。秩四百石为六品,秩比四百石为从六品,秩三百石为七品,秩比三百石为从七品,秩两百石为八品,秩比两百石为从八品,皆铜印黄绶。秩白石为九品,另斗食、佐吏等不满百石者,皆为从九品。”
“此外,三爵制亦籍此定品,县公及上者为一品,依次递制。余者如冠、绶、服色等,皆入九品正从。九品正从俸禄,皆以钱奉之,等市价论。”
又是一个复杂的工程~
听完张松所言,殿内众人皆是如此感想。
这事听起来简单,也就是将秩石改个名。可实际推行下去,光是统计品秩,就不是一个小工程,更别提其中可能生出的繁琐杂务了。ýáńbkj.ćőm
要晓得现在大周在册官吏及有勋爵在身之人,估摸着得个小三万人。
如果要算上军功爵的人,二十万往上跑了~
而且,还得重新造册……
不省心啊!
众人心中泛苦,高诚却是稳坐钓台。
九品正从制,当然是根据九品中正制搞出来的啊。不过,九品中正制是选拔制度,而大周科举都已经出现了,自然不需要其中的选拔制度,只把品秩制度拿出来用就可以了。
反正早晚都要出现,又不费什么劲!
最关键的是可以以此为借口,把年年发放的官员俸禄全变成铜钱啊!
以前发放粮秣、布帛等生活基础用品,看起来也不错,挺照顾大家伙,生怕闹了饥荒没吃的。
但他影响经济发展啊!
大周官员两万多人,秩比四百石以上的近万人。一年下去,少说也得六百万打底的粮食发工资,还不算折兑的布帛、油肉、酒水等物资。
换成钱国库每年可以省下几百万石粮食,而且还能迫使这些官吏花钱买生活物资,促进经济。
嗯~日后公爵及上的勋贵,也都给换成钱。
每年拿那么多粮秣干嘛,想要造反吗?
至于说会不会全家饿肚子,呵呵~
怎么可能! 奇书屋为你提供最快的天下末年更新,第1292章 国体(6)免费阅读。https://www.yanbkk.com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